狐、貉螨病的综合防治
时间:2024-06-14 17:24:18
来源:网络
浏览:152次
螨病是由疥螨科和痒螨科所属的螨寄生于毛皮动物的体表或表皮下所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为接触性传染,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治疗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毛皮质量,给饲养场造成严重损失。 近年来,随着狐、貉饲养数量的增多、密度的加大,狐、貉螨病的发病率也在升高,甚至有的饲养场的狐、貉常发生因螨病而死亡的病例。 1病原 螨类是不完全的节肢动物,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 1.1疥螨钻进宿主表皮挖凿隧道,虫体在隧道内进行发育和繁殖。在隧道中每隔相当距离即有小孔与外界相通,以通空气和作为幼虫出入的孔道。雌虫在隧道内产卵,每个雌虫一生可产40~50枚卵,经2~3天从卵内孵化出幼虫,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毛间的皮肤上开凿小穴,在里面蜕化变为若虫,钻入皮肤,形成狭而小的穴道,并在里面蜕化为成虫。 1.2痒螨 雌虫虫体呈椭圆形,污白色。雌虫产出几十到100个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4天从中孵出6条腿的幼虫,此幼虫经过若干天蜕皮之后,变终末稚虫,再经蜕皮后变为成虫。 2流行特点 狐、貉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互相传播。患病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例如密集饲养、配种等均可传播。通过直接污染的笼舍、食盆、产箱以及工作服、手套等也可间接传播。秋、冬季节,光照不足、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有利于螨虫发育,故螨病蔓延较广,发病较重。春末、夏初,兽体换毛、通气改善、皮肤受光照充足、疥螨和痒螨大量死亡,这时症状减轻或完全康复。 3临床症状 3.1疥螨剧痒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且贯穿于整个疾病中。一般先发生在脚掌部皮肤,后逐渐蔓延到飞节及肘部,然后扩散到头、尾、颈及胸腹内侧,最后发展为全身感染。感染越重,痒觉越剧烈。其特点是病狐、貉进入温暖小室或经运动后,则痒觉更加剧烈,使之不停地啃舐,以前爪搔抓,不断向周围物体摩擦,从而加剧患部炎症,同时也向周围散布大量病原。狐、貉由于身体皮肤广泛被侵害,食欲减退,有时发生中毒死亡,但多数病列经治疗预后良好。 3.2耳痒螨初期局部皮肤发炎,有轻度痒觉,病狐、貉时而摇头,或以耳壳摩擦地面、小室、笼网,并以脚爪搔抓患部,引起外耳道皮肤发红、肿胀,形成炎性水泡,并有浆液渗出。渗出液粘附耳壳下缘被毛,干涸后形成痂,厚厚地嵌于耳道内,如纸卷样,堵塞耳道。有时耳痒螨钻入内耳,损伤鼓膜,造成鼓膜穿孔,此时病狐、貉食欲下降,头呈90~120°角转向病耳一侧。严重病例可能延至筛骨及脑部,则出现痉挛或癫痫症状。 4诊断 本病根据患兽皮肤被螨虫侵害所产生的特征性临床症状(结痂)而较容易作出诊断。对症状不明显的病兽,需采集患部皮肤上的痂皮,检查有无螨虫后才可确诊。有条件的饲养场,用手术刀片刮少许结痂下面污血物,置洁净玻璃皿内,用10%NaOH溶液浸泡3~5分钟,然后蘸取1滴悬浮液置载玻片上,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即可在视野内看到螨虫。也可用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观察到螨虫。 炎症鉴别:临床上应与真菌病区别,主要不同点:螨病全身部位都可感染,病兽有剧烈痒感,外观除脱毛外,病变部形状不规则;真菌感染痒感轻微,病变部多数呈界线明显的圆形癣斑,痂皮脱落后呈现鲜红色湿润,表面呈糜烂样并带有残毛。如果采集病料处理后用显微镜检查,两者更易区别。 5防治措施 螨虫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遗漏患部、散落病料,都可造成新的感染。可采取下列措施治疗。 5.1剪毛去痂为使药物能和虫体充分接触,剪掉患部及其周围3~4cm处的被毛,将被毛和皮屑收集于污物筒内焚烧或用杀螨药浸泡,用温肥皂水冲刷,除去硬痂和污物。 5.2重复用药治疗螨病的药物,对螨的卵大多没有杀灭作用;因此,应于治疗后隔5~7天再治1次,以便杀死新孵出的幼虫,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 5.3药物治疗治疗螨病的药物很多,有些已经停用,现介绍几种常用药物。 5.3.1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一般每千克体重按0.02mL颈部皮下注射,隔7日1次,连用3次即可治愈。但近几年从治疗效果来看,狐、貉对上述两种药有产生抗药性的倾向。因此,剂量可考虑稍加大,例如按每千克体重0.03~0.04mL使用,隔5日1次,效果较为显著。 5.3.2通灭由美国辉瑞公司生产,为首选药。该药治疗螨病比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效果明显,且毒性小,一般使用1~2次即可治愈。 5.3.3其它据资料报道,用杀螨灵或敌杀死外用药液治疗,效果明显,经1~2次治疗,即痊愈;但仅适于小面积感染。具体操作方法:将确诊为患螨病的病兽保定,剪掉被毛和结痂,用镊子夹住棉球,蘸取足量的药液涂擦患部,反复用几个棉球擦3~4次。涂擦完后将病兽送入原笼,5~7天后,再用上法治疗1次,即可治愈。 据资料介绍,患螨病的狐、貉,可用2%敌百虫或15%的浓碘酊涂擦患部2次以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4隔离治疗 当狐、貉发生螨病时,要进行全群检查,发现病兽立即隔离治疗。污染的笼具用2%~3%热克辽林或来苏儿溶液消毒。最好在治疗病兽后,立即用上述药液对笼具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不留隐患。为防止螨病蔓延,治疗处理患兽所剪下的痂皮、被毛须全部销毁。引入新的品种时,应进行严格检查,并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无螨病时再混群饲养。饲养人员与病兽接触后,应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