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鸡场疫病流行特点及对策

时间:2024-06-26 02:49:15 来源:网络 浏览:87次
    动物疫病历来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尤其是对规模养殖。养殖业健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的控制和扑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养鸡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规模养鸡场疫病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掌握规模养鸡场中疫病流行特点,对疫病诊断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规模化养鸡场疫病流行特点   疫病传播速度加快规模化养鸡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鸡只数量多。鸡只数量的增加,导致疫病在鸡群中传播流行的速度加快。有文献指出,当一只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鸡进入一个群体后,病从一只鸡传给其他鸡的可能数量(N)与鸡的数量(n)的关系是N:n-n。   抗病力下降在规模化养鸡场中,生产者为了充分发挥鸡的生产潜能,使鸡群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生产状态,必将使鸡的应激因素增多,从而使得那些敏感鸡内分泌发生异常,抗病力下降,一些在散养条件下不易发生的疫病,如应激综合征等成为多发病。   新的疾病不断被发现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从国外引进的种禽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多渠道引进,又不了解被引进国疾病发生的情况,以及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在引进种禽的同时也将疾病引进。近几年新出现的疾病主要有鸡传染性贫血、鸡腺胃型传染气管炎、鸡传染性脑脊髓炎、鸡大肠杆菌病、减蛋综合征、鼻气管炎、成髓细胞白血病、矮小综合征、肿头综合征、衣原体病等。   疫病出现非典型化由于免疫水平不高,尤其是群体免疫水平不一致,再加上一些重大疫病原体毒力的变化,使原有的老病常以不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出现―――即非典型化,有时甚至以新的面貌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支气管炎。   主要传染病的临床病状多样化同一疾病临床症状呈现多种类型同时并存,且各临床症状间相关性很小,自然康复后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传统的呼吸道型、产蛋下降型、嗜肠道型、嗜腺胃型以及尚未定论的可以造成肉损伤的类型等。马立克氏病有神经损伤型、皮肤型、内脏型、眼型等多种,既有温和的亚临床感染导致免疫抑制,又有造成巨大损失的超强毒株引起的疾病等。   同一临床症状可能有多种原因由于病原血清型的改变和新毒株的产生,造成的侵袭范围不断扩大,临床症状也出现多样化,因而出现同一病因的症状更加复杂。胃肿大变性可能是马立克氏病、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脑炎症状可能是脑脊髓炎、脑炎型鸡白痢、脑炎型大肠杆菌病等。   病原毒力或抗原出现新的变化在现代养鸡生产中,有些疾病病原的毒力不断增强,出现了强毒或超强毒株,鸡群虽然已免疫接种,仍不能获得保护或保护力不强,导致免疫失败。如近年来发现,马立克氏病病毒毒力逐渐增强,出现了超毒和超级型强毒毒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鸡新城疫超强毒株等。有些疾病病原出现新的抗原型,使原来抗原型的疫苗不具有保护力或仅有较低的保护力,如鸡法氏囊病、肾型传支等。   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治愈率降低,危害性增大随着养鸡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畜禽商品流通量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加剧,各种应激因素的增加,导致鸡对病菌的易感性增强,使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显著增多。同时,由于长期用药不合理,滥用抗生素和含抗菌药物饲料的使用,鸡的细菌性传染性病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使鸡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败血支原体及传染性鼻炎等的控制难度加大。   混合感染增多,病情复杂,危害加大在畜禽疫病流行过程中,经诊断,有50%以上的疾病都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在实际生产中,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病毒性混合感染,病毒性和细菌性混合感染,细菌性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细菌病与寄生虫病混合感染,鸡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   疾病控制和净化难度加大许多规模化鸡场缺乏熟悉规模化养鸡疫病防治的兽医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疾病监测设备,使得疾病控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一旦发病很难控制和净化。   防治对策   加强法制管理,健全防疫体制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兽医行政法规体系,严格实施和执行《动物防疫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在畜禽疫病控制中的作用。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全国各地家禽传染病发生的种类、流行范围和程度在不断变化,政府应通过一定形式,及时报道各地疾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疫对策。   加强对重大疫病的监测与检疫做到尽早预报,尽早采取相应而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定期对种鸡场进行检疫,淘汰阳性鸡。在孵化中对受精蛋、死胚蛋以及出壳时弱雏和死雏进行抽样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垂直性传染病;商品场比例抽样检测,了解鸡群抗体水平以及疾病情况;定期对舍内空气含菌量和霉菌素进行检测;免疫接种后,应按计划进行抗体水平检测,建立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同时,对进入场内的饲料进行检测,不得购入疫区生产的饲料产品;加强空气质量的净化,定期对鸡舍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加强符合我国鸡传染病有效防治技术的研究,加强兽药及生物制品的生产、开发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提高免疫水平和防治效果。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兽医人员、检验人员、养殖人员以及广大兽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完善各级防检机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提高疫病临测、诊断和防治水平。   制定严密的生物安全措施把生物安全的观念贯彻到每个行动中。科学严谨的生物安全措施能减少甚至避免疫病的发生,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把疾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推广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    (1)规模化养鸡场要建立一个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使得各级鸡场(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场)的种群供应较为固定,以减少疫病在繁育体系间的纵向传播和在繁育体系间的横向传播。   (2)“全进全出”是规模化养鸡场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不但能保证生产的计划性,而且有利于鸡群的保健和对疫病的控制、扑灭和净化。   (3)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为了保证鸡群的正常生产,必须有效控制鸡舍内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灰尘、有害气体浓度和病原微生物数量等。   (4)规模化养鸡场为了追求高效益,往往采用生长速度快和产蛋率高的标准化高效种鸡。为此,必须供应充足的优质饲料和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按照营养标准对鸡群实行标准化饲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制定疾病防治规范,严格卫生消毒制度。自然界中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消灭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消除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2)有计划、有意识地科学免疫接种,增强鸡只抵抗力。   (3)抓好药物防治工作。疾病的药物防治要在正确诊断疾病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药敏试验选用高敏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采取正确的投药方式进行治疗。   疫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在日常检查或检疫时,一旦出现可疑病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组织人员及时诊断和制定相关治疗与紧急接种方案。   (2)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封锁现场,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病死鸡要焚烧、深埋或集中处理,严禁出售和食用病死鸡。   (4)发病鸡舍、设施、工具等必须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并空置一定时间方可使用。  
评论
评论
发 布

《规模化鸡场疫病流行特点及对策》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