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鸡病难以治愈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4-06-26 08:29:57
来源:网络
浏览:81次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鸡病的发生与诊断越来越困难,主要表现在鸡病复杂化和多样化,基层诊疗水平有限,诊治水平不高,饲养模式不同,管理水平不同,鸡种选育观念落后,抗生素使用过度等等,现将这些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原因 1.鸡病向复杂化、多样化发展 当前鸡病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其病情也愈来愈复杂。主要表现:一是旧的传染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且不断出现新的血清型、变异株,使原有的疫苗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如ND和IB等;二是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近年来传染性腺胃炎、禽流感、肠毒综合征及呼吸道综合征相继出现,在人们还没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在德州市仅就肉鸡肠毒综合征而言,去、今两年造成的损失就达到数百万元;三是原来很少见且呈散发传播的鸡病现在却呈流行趋势。如绦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等;四是多种病并发感染的机率大大上升,大部分是细菌病继发病毒病或者病毒病又伴发细菌病,相互交错,这也增加了兽医诊治的难度。 2.基层诊疗设备有限,诊治水平均有待提高 一 是当前各禽病诊断中心和禽病门诊等虽数量较多,但诊断方法多数是剖检,很少有相应的检验设备。二是许多原来以治疗家畜为主的乡镇兽医站和部分养殖户也加入到禽病治疗的队伍中,由于缺乏知识更新,治疗只是凭经验想当然用药时随意性很大,这就使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农户对鸡病的认识也就更扑朔迷离了。 3.饲养模式千差万别,管理水平高低不一 多少年来,人们的养殖模式有许多仍停留在十多年前小家小户的基础上,思想意识不够超前,只有在确实见到效益后才适当扩大规模,不愿把风险投资放到固定资产投入上,因陋就简,使通风消毒等达不到要求,使鸡病频发不断,往往一种病毒在一个鸡场能影响!+*年。在管理上很少使用新技术,只是用原来的眼光、原有的经验饲养。十几年的饲料配方和防疫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品种鸡的需要,鸡的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养条件的滞后也给疾病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4.某些种鸡选育观念滞后,抗病性能较低随着养殖业竞争的加剧,种鸡场多数只注重高产性能的选育,但往往很少注重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尤其是某些当地杂交肉种鸡,种鸡饲养场多是商品蛋鸡场,饲养水平多数是原有蛋鸡水平。并且多数养种鸡和搞孵化分离,各自为自己利益考虑,较少注重品质的培育,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 5.盲目追求治疗效果使细菌抗药性逐年增加 首先是种鸡群为了达到治病目的,使用较大剂量的药物或禁忌药物,在影响雏鸡健康的同时,无疑增加了细菌的抗药性,等到雏鸡再使用同一种药同一剂量时效果很差,只好加大剂量使用,经过几代使用后细菌已完全呈现出对该药的抗药性。 二.对策 1.培植高产高效的育种体系,全面提升种鸡质量在种鸡群的选育时,既要注重生产性能的发挥,又要考虑抗病、抗应激等因素的潜在危害,努力建成严格标准化的育种体系,尤其不要仅仅因为一个种鸡场的暂时利益而牺牲千万个商品代鸡场的长远利益。 2.提高基层兽医诊治水平,更应增强其对畜禽产品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基层兽医大部分是凭借本事吃饭,开什么药,挣多少钱都是既凭技术又凭良心,因此,要以畜牧业发展大局为重,应把畜禽产品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放到首位,要增强为农户服务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治疗水平,尽可能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 3.规范饲养场的标准化建设,尽可能减少发生疾病的因素建立科学的饲养模式,加强管理,实行规模饲养才有发展的可能,小家小户的饲养管理模式即不利于发展规模,更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4.建立合理科学的用药及防疫程序,预防细菌抗药性的产生,以达到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的目的在种鸡场建立用药记录档案,避免不合理的药物使用,对种鸡场定期检测。及时淘汰阳性鸡,对于虽然种鸡不表现症状而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的疾病应加强免疫,提高免疫质量。商品鸡建立规范的用药和防疫程序,规范使用兽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畜禽体质,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