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种鸡曲霉菌病引起雏鸡曲霉菌毒素中毒的病例报告
时间:2022-11-12 10:09:59
来源:网络
浏览:118次
开产种鸡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引起黄曲霉菌病,种鸡发病期间所产种蛋,孵出雏鸡引起黄曲霉菌毒素中毒,造成急性暴发性死亡,现将有关病例报告如下。 1.雏鸡饲养情况及发病经过 2004年3月初广东某黄羽肉鸡场在同一天从某家禽公司不同种鸡场购买雏鸡各5000羽(两个种鸡场的品种相同,天龄相近,而且种蛋都送同一孵化厂孵化),当雏鸡饲养到6天龄时,其中一群雏鸡出现急性发病死亡,10天龄达到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直到25天龄死亡才基本停止。在发病的20天内共死亡1210羽雏鸡,死亡率达24.2%。在饲养管理和使用饲料相同的情况下,另一种鸡场的5000羽雏鸡并未出现异常死亡。经调查了解,该种鸡场的最近其他批次鸡群都有同样问题,死亡率高,造成较大损失。 2.病因调查 肉鸡场在饲养管理和使用饲料相同的条件下,同场另一群同天龄的雏鸡(同一公司、同一品种、种鸡天龄相近、同一孵化房、不同种鸡场)未出现异常死亡,其他存栏鸡群也未发现异常现象。 该批种鸡182天龄开产,210天龄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是82%,到250天龄时的产蛋率是78%。由于当时饲料原料紧张、价格急升,在250天龄时,该场使用了发霉变质的玉米(玉米水分含量高达20%)。饲喂后第二天开始出现产蛋率下降,死亡增加,到340天龄时产蛋率只有40%,发病期90天,死亡率达17%,经确诊该病为曲霉菌病(报告另文发表),最后只好提前淘汰该批种鸡。发病前入孵蛋孵化率为85%~86%,发病后入孵蛋孵化率下降到65%~75%。发病期间受精率下降1%~2%。发病期间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鸡,饲养到5~6天龄开始出现急性暴发死亡,10天龄达到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到25天龄死亡基本停止。追踪调查该批种鸡发病期间所产雏鸡有4批,共计2万多羽,25天龄前的死亡率为15.2%~26%,平均死亡率达到21.6%。 3.临床观察 鸡群看上去比较正常,雏鸡突然发生死亡,症状不明显,死亡的雏鸡干脚、失水。 4.病理变化 (1)肉眼观察:肝脏肿大、出血,甚至有出血泡,肝表面上有弥漫性灰白色坏死灶,肝边缘有粟粒大小的圆形、椭圆形灰白色或浅绿色坏死灶;部分死鸡肾脏肿大,个别有尿酸盐沉积;脾脏有弥漫性坏死;部分死鸡肺出血。呼吸道、胃肠道等部位病变不明显。 (2)镜下观察:采取不同日龄死亡雏鸡的肝脏、肾脏、肺脏、脾脏,保存在10%福尔马林溶液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所见如下。 肝脏:大部分病例肝组织的肝细胞出现颗粒变性,变性肝细胞肿大、胞浆浑浊、胞浆内有许多粗大粉红色颗粒(H.E染色);部分病例肝组织肝细胞出现局灶性坏死,在中央静脉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小部分病例肝细胞广泛性脂肪变性,在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肪小滴(H.E染色),只能看到空泡,胞核被挤压在一则。 肾脏:大部分病例肾组织出现颗粒变性,变性的细胞肿大,管腔变狭,胞浆内有许多粗大粉红色颗粒(H.E染色);部分病例肾组织出血,在肾小管之间堆积大量的红细胞。 肺脏:部分病例肺组织出血,在肺房和肺泡内堆积大量红细胞,肺房壁间隔增厚,并有炎性细胞浸润。 脾脏:仅在个别病例脾组织小体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出现破碎坏死的小碎块。 5.免疫学检查 对发病鸡群进行抽血检测,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囊病、禽流感抗体效价水平均达到较高滴度,且均匀一致。 6.微生物学检查 取心血和肝脏取样作常规培养检查,未发现白痢杆菌、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 7.药物治疗 针对发病雏鸡使用氟哌酸、蒽诺沙星、强力霉素等药物治疗,其效果均不明显,同时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紧急接种,疫情也没有好转。 8.讨论与结论 (1)由于两批种鸡品种相同,天龄相近,仅是饲喂饲料不同,而且两个种鸡场的种蛋又在同一孵化房孵化,所孵雏鸡又在同一肉鸡场饲养,其中一批雏鸡出现异常死亡,而另一批未出现异常现象,肉鸡场的其他存栏鸡也未出现异常现象,所以可以排除孵化房种蛋曲霉菌污染和肉鸡场感染的可能。 (2)根据发病雏鸡的显微镜下病理变化,肝脏出现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和肾脏颗粒变性的现象,这是霉菌毒素导致中毒性变质性炎,并非曲霉菌病的表现,可以确认该批雏鸡发生的病是中毒性疾病。 (3)此种因种鸡发生曲霉菌病而导致其后代雏鸡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的病例,以前很少见有报道,笔者认为由于种鸡发生曲霉菌病,发病期产下的种蛋所孵出的鸡苗,其卵黄中含有一定量霉菌毒素。当种蛋在孵化时,胚胎发育过程至出壳饲养一周内,雏鸡吸收卵黄时,同时不断吸收毒素,到第6~7天龄时,霉菌毒素吸收量最大,随后8、9、10天龄开始出现大量死亡。随着日龄增大到25天龄时,无新的卵黄霉菌毒素的吸收,死亡基本停止。此种推断是否正确,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4)追溯病雏鸡霉菌毒素的来源,是某种鸡场饲喂变质发霉饲料引起种鸡发病后,发病期间所产的种蛋内积累有霉菌毒素,然后再经过孵化后的卵黄逐渐吸收到雏鸡体内。毒素产生及雏鸡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确定。 (5)种鸡场千万不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因为它不仅会影响种鸡的正常生产,并会影响下一代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导致大批死亡。 (6)综上所述,根据该肉鸡场及种鸡场调查、发病雏鸡群临床观察、病理变化、免疫学检查及药物治疗情况,可以认为该肉鸡场雏鸡出现急性死亡,是由于种鸡曲霉菌病引起雏鸡曲霉菌毒素中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