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引发的肉鸡腹水综合症

时间:2022-11-12 10:10:41 来源:网络 浏览:95次
    黄曲霉是曲霉菌的一种,以孢子方式繁殖,自然状态下,其分生孢子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在饲料中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能引起家畜和家禽的蓄积性中毒发病,且有极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是一种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重大疾病。    1 发病情况    2004年5月,我县所属乡镇有7个肉鸡养殖户,饲养肉鸡13000多只,相继有6540只,40日龄的肉鸡发病,死亡1156只。经调查,这些养殖户所购鸡雏分别来自不同的孵化场,饲养方法和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且都采用网罩饲养,但发病鸡都饲喂一家饲料厂的同一批饲料。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该病是由于饲喂霉变饲料造成的肉鸡腹水综合症。通过更换霉变饲料,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获得了极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2 发病原因    肉鸡腹水症以腹水、肝脏病变和心肺功能衰竭为特征,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机体缺氧所致。引起机体缺氧的因素有:    2.1 高海拔低气压地区饲养或肉鸡生长过速、禽舍通风不良,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2.2 饲料中缺钙造成鸡只胸廓部下陷、肺活量不足或食盐中毒、药物中毒、有毒脂肪中毒等,造成心肾功能下降,电解质代谢障碍。    2.3 饲料或环境被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黄曲霉素等)污染,其代谢产生的毒素中毒时,引起鸡只肝、肾功能损害。    3 发病机理    各种因素引起鸡机体缺氧-右心室搏动频率代偿性加速-右心室肥大、扩张、衰竭-心脏、脾脏、肝脏、肾脏循环障碍,血管扩张,血管壁组织间隙增大-血液内蛋白与水分大量外渗~肺水肿~加重机体缺氧,心包、胸腹积液。    4 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拒食、下痢、运动迟缓、步态不稳,常离群独处,闭目昏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鸡冠、肉髯发绀,呈兰紫色,腹部明显膨胀下垂、严重水肿,表皮兰紫色,有波动感,后期呼吸困难,张口呼吸,中枢神经紊乱,共济失调,最后衰竭死亡,病程5~7d。    5 剖检变化    特征性的病变是心包及胸、腹腔内有大量黄色胶胨样渗出液和肝脏硬化。肝脏肿大、硬化、边缘钝圆,表面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斑,肝被膜纤维化,有的病例肝表面出血,呈游离的凝固血块;肺水肿;心肌软化,右心室明显扩张,心内淤积大量血液,血液凝固不良;肾脏肿大;腺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脱落,肌胃角质层坏死溃疡,肠系膜及肠粘膜广泛淤血、水肿。慢性病例表现为生长缓慢乃至停滞,渐进性消瘦,逐步衰竭死亡。    6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诊,我们做了实验室诊断:    6.1 在肝脏内部和腹腔积水取样,分别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箱中增菌培养48~72h后,肉汤浑浊,然后涂片,用美兰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可见大量一端带有膨大的圆形或椭圆形顶囊的霉菌菌丝体。    6.2 在肉汤培养基中取样接种到察贝克培养基上培养10~14d,可长出直径达3~7cm,初呈黄色,后变为黄绿色,日久变为棕绿色,表面长出大量放射状暗绿色菌丝的菌落,用中国蓝染色后镜检,可见粗大的菌丝和顶端呈球形或洋梨形顶囊的孢子头,周围有大量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分生孢子。    7 治疗原则    消除病原,保肝护肝,强心利尿,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7.1 立即更换已经发霉污染的饲料,并在新鲜饲料中加入0.5%还原型谷胱甘肽。    7.2 在2%~3%的葡萄糖中加入0.05%的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饮水。    7.3 发病鸡群用制霉菌素,按每100只用100万IU拌料饲喂2次/日,连用3~5d,病重时可直接灌服,每次1~3万IU,3次/日,连用3~5d。    7.4 用1∶3000的硫酸铜或0.5%~1%的KI溶液饮水,连用3~5d。    7.5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环丙沙星饮水。    8 预防措施    8.1 尽可能避免在高海拔地区饲养,防止鸡群在缺氧环境下生长。    8.2 禽舍要有合理的通风换气设备,以改善禽舍的通风条件,提高空气质量。    8.3 适当限制雏鸡的早期生长,避免生长过快。    8.4 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防止发生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    8.5 饲料中适当添加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8.6 对禽舍及周围环境要坚持经常性消毒,以防止曲霉菌及其分生孢子污染环境。
评论
评论
发 布

《黄曲霉引发的肉鸡腹水综合症》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