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发生"脱腱症"的防治方法

时间:2022-11-12 10:18:46 来源:网络 浏览:106次
鸭"脱腱症"是育雏期易发的疾病。据对北安市72个村不完全统计,此病发病率很高,有些场户的雏鸭患病率高达5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以上。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症状 大多数在雏鸭期发生此病,发病均在10日龄以上。发病初期,雏鸭会出现行走不便,立足颤动,跗关节向内弯曲时有爬行等姿势,但吃食尚好。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鸭完全不能站立和走动,移动时用跗关节触地,甚至两翼支撑着地面,由此造成肢体磨烂发炎,关节肿大、变形,出现"O"字或"X"字形状。由于病鸭吃食困难,逐渐出现消瘦乃至死亡。到21日龄时,发病率上升到50%,死亡率可达10%以上。 2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腺胃、肌胃黏膜脱落,食人肌胃的饲料已干燥变黑;整个肠道明显充血,并出现丝状出血点;骨质变脆,胸骨成扁平弧形。 3 病因 发病原因主要是饲料营养不良或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所致,以及舍内温度偏低,湿度偏大等。 4 防治方法 合理搭配饲料品种,保证供给雏鸭所需营养成分。育雏期饲料中营养成分要达到2900千卡/千克,粗蛋白22.00%,粗纤维3.50%,钙1.28%,磷0.71%,赖氨酸1.05%,蛋氨酸加胱氨酸0.73%,复合维生素0.2克/千克。并增配适量的锰和锌。 鸭舍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65%~70%,饲养密度以7~10只/平方米为宜。 一旦发病,应立即分群治疗,以小圈分散饲养,让每只病鸭都能饮水、吃食。同时,应在饲料中,针对所缺营养成分,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在雏鸭患病时,在每千克饲料中增加锰50毫克,并按每只鸭饲喂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5毫克,连喂7天后减量。此外,应在饲料中适当补充青饲料和鱼产品饲料。 
评论
评论
发 布

《雏鸭发生"脱腱症"的防治方法》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