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常见疫病的防治

时间:2022-11-12 10:18:59 来源:网络 浏览:112次
    番鸭又称红头鸭,体型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头部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的肉皮瘤,是一种肉质厚嫩、饲养价值较高的肉用水禽。根据我们对番鸭的流行病学情况调查,影响番鸭养殖的疫病有以下3种。    1 雏鸭病毒性肝炎    雏番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病毒性传染病,1周龄内雏番鸭的病死率可达95%。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当,鸭舍内温度过高,密度太大,卫生条件差,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雏番鸭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天,突然发病,患鸭开始时蹲着打瞌睡,精神沉郁,缩颈,拱背,垂翅,离群或聚集成一堆,有的腹泻,不愿走动,随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抽搐,两脚呈阵发性痉挛,似游泳状,头向后仰,死前呈角弓反张。    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呈淡红色,表面有出血点或条状、斑驳状出血带;胆囊肿大,胆汁稀薄;脾脏、肾脏肿大、充血,呈斑驳状出血;有些病雏鸭伴有排白色粪便,外观肠道没有明显变化。    根据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3周龄内死亡率高,成年鸭不发病;病鸭有明显的神经症状;主要病变为肝脏变性和出血,可作出初步诊断。    对产蛋鸭进行鸭肝炎病毒疫苗免疫,隔2星期再加强免疫1次;对1日龄雏鸭用弱毒疫苗免疫。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的预防本病的发生。    对发病雏番鸭用高免卵黄抗体(血清)紧急注射治疗,每只鸭换1支针头。同时加强鸭舍和环境的消毒,能有效防止本病的蔓延。    2 雏鸭细小病毒病    本病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雏番鸭出壳后数日龄至3周龄易感,故又称雏番鸭"三周病"。    病鸭精神委顿,脚软伏地,减食,饮水增加,严重腹泻,排黄绿色样粪便,混有大量气泡,有的还伴有喘鸣。    剖检尸体,可见以肠道形成纤维素性炎,肠黏膜坏死、脱落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    根据发病鸭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多见于10~18日龄者,临床以腹泻、呼吸困难和脚软为主要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防治措施:①雏番鸭3日龄前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疫苗或雏番鸭细小病毒卵黄(高免血清)抗体;②对病雏番鸭,用抗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皮下注射,在发病初期有较好的效果。    3 雏鸭小鹅瘟    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呈高发性和高死亡率。本病主要感染雏鹅,但近年在我们地区2~5周龄的番鸭也时有发生。    病鸭精神沉郁,不食,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有泡沫,流眼泪,鼻涕,呼吸困难,很快消瘦,最后抽搐死亡。    剖检可见气囊混浊、增厚;肝脏肿大,胆囊胀大;肠系膜出血,粘连;小肠出血。    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是采取疫苗免疫,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抗体,治疗量为1.0毫升/只,预防量0.5~0.8毫升/只,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发病鸭群应严格封锁和隔离;全面彻底清洁和消毒鸭舍和环境。    4 综合防治    控制鸭病毒性疫病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鸭的抗病力,以抵御外界环境病原体的侵害,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对番鸭的影响;第二,规模化鸭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引种时应从非疫区引进,对外引入的雏鸭隔离饲养2个星期以上、未发现有疫病时方可进入本场;第三,对发生过疫病的鸭舍,要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和采取紧急接种疫苗等措施。对被病鸭污染的鸭舍、运动场、用具等,应彻底进行消毒,并闲置1~2个月后方可再使用;第四,加强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地方性鸭常见病,应用有效的疫苗和血清等适时进行预防。
评论
评论
发 布

《番鸭常见疫病的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