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病
时间:2022-11-12 10:20:05
来源:网络
浏览:71次
本病是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一种霉菌毒素中毒病,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逐渐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脱毛、跛行、抽搐,死前呈角弓反张。【病原特性】(1)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黄曲霉毒素与其他真菌毒素一样,是产毒真菌在基质中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之一。本毒素是在1960年英国发生的10万只“火鸡X病”病因探讨中发现的。在第二年又发现污染黄曲霉的花生饼能使大白鼠诱发肝癌而明确黄曲霉毒素是致癌性真菌毒素。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主要真菌为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特定菌株,而温特曲霉和软毛青霉也能少量产生。据Eslaer报道,处于热带地区生长在玉米等基质上的前两种真菌菌株的80%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主要产生B1、B2,而寄生曲霉则产生B1、B2和G1、G2);处于温寒地区虽然生长在相同的基质上的同属近缘菌株,其产毒菌株检出率也大大降低。当然,除上述的地区性差异以外,其产毒最适宜条件是,基质水分应为16%以上,相对湿度应为80%-90%之间(黄曲霉属于中温性真菌之一),温度应为25-30℃以及氧含量不低于1%等。同时,其生长的基质又必须富有碳水化合物的农产品,其中米、麦、玉米、花生、棉籽等粮油作物较为理想,容易生霉并产生黄曲霉毒素。(2)黄曲霉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相似,并具有双呋喃环-氧杂萘邻酮,即双呋喃环-香豆素的化合物。根据在365纳米(nm)波长紫外光下的薄层板上发出的荧光颜色(B1、B2呈蓝紫色,G1、G2呈黄绿色)、Rf值(即薄层板上移动率)及其化学结构等,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P1、Q1、毒醇和GM1等18种。其中,除B1、B2和G1、G2 4种为自然产生的以外,其余的都是其衍生物。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在通常消毒温度下破坏得很少,只有在280-300℃时才能发生裂解破坏。但易被强碱或强氧化剂破坏,在紫外光下也能破坏(时间长)。黄曲霉毒素在水中溶解度较低,易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如三氯甲烷、甲醇和乙醇等,而不溶于己烷、乙醚和石油醚。当前,国内对各种食品、粮油、饲料和饲草中黄曲霉毒的检测方法系采用薄层层析法(TLC)。(3)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黄曲霉毒素间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异,如B1的毒性依次大于G1、M1的2倍,B2的4倍和G2的8倍。在畜禽中除公畜禽比母畜禽较多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以外,幼龄畜禽又比成年畜禽的敏感性高。家禽对黄曲霉毒素敏感性顺序是:鸭雏>火鸡雏>鸡雏>日本鹌鹑。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的靶器官是肝脏,属肝脏毒素。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如果只是一次低剂量,则肝脏病变尚可恢复;如大剂量或反复多次受到毒素的作用,则肝脏病变往往转为慢性病理过程。(4)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具有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和其他化学致癌物一样,经过生物代谢而形成终致癌物后与DNA等大分子相结合,便呈现致癌性。黄曲霉毒素不仅使受试动物诱发肝癌,在其他脏器或部位上也可诱发癌瘤,如胃腺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瘤以及小肠肿瘤等。黄曲霉毒素经气管注入的受试动物,也可诱发气管鳞状上皮癌。黄曲霉毒素还有致畸性,对妊娠8-11天的仓鼠,经腹腔注入黄曲霉毒素后,可诱发无脑、脑过小、心异位和其他缺陷等畸型性病变。【流行特点】黄曲霉毒素中毒病可以发生于多种动物和禽类,人亦可发生。近年来,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病在世界各地广为发生,估计每年死于本病的家禽平均达数十万只。家禽对黄曲霉毒素很敏感,容易发生中毒,引起发病和死亡。而家禽中又以雏鸭和火鸡最为敏感。不同种类甚至不同品种的家禽,其敏感性亦不相同,例如,Blount等报道,康贝尔雏鸭比喷宁斯雏鸭敏感。据报道,北京鸭对黄曲霉毒素的耐受性比其他鸭大。不同日龄的鸭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亦不相同,雏鸭比成年鸭更为易感,因而成为饲料毒性测定的首选实验动物。黄曲霉毒素B1对鸭体的影响,除可引起肝脏的变性、纤维化和坏死外,尚可导致发生肝癌。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雏鸭有重度的低蛋白血症,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其他疾病感染的抵抗力。【临床特征】病鸭最初症状为采食量减少和生长缓慢,羽毛脱落,常见跛行,腿和趾部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雏鸭于死前常见有共济失调,抽搐,死时呈角弓反张,病死率可达100%。【病理变化】在较大的雏鸭可能见有皮下胶样渗出物,在腿部和蹼有严重的皮下出血。肝脏的病变常是中毒的明显指示。1周龄因黄曲霉毒素中毒而死的新生鸭雏的肝脏肿大,色发灰。肾苍白肿大,或有小出血点。胰脏亦可能有出血点。3周龄以上的鸭肝脏病变明显,整个肝脏由于网状结构而呈苍白和有肝萎缩与肝硬变,在较大的鸭尚可见心包积液和腹水,这是因肝硬变而造成的。此外,亦可见肾脏肿胀出血与胰脏出血。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早期死亡病例主要是肝细胞变化,弥漫性的出血以及胆管增生,病程较长者,则见肝实质呈结节状增生(肝癌),胆管增生,后期见结缔组织成分明显地增生,仅见少量的肝实质细胞。在肾脏和胰脏亦可能见有同样变化。【诊断要点】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进行初步诊断,但确诊尚需用可疑饲料饲喂1日龄雏鸭,进行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鉴定,即通常给1日龄雏鸭饲喂5天可疑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浸出液,第七天剖杀,取其肝脏作组织学检查,还可以测定是否有黄曲霉毒素。一般可以测出总剂量为2.5微克的毒素。此外,尚可用色谱分析法检测可疑饲料浸液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因而可用光度计进行光密度的微量测量。【预防措施】应注意加强饲料的保管工作,尤其是温暖多雨季节更应注意防霉,防止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生成。若饲料已发霉,则应严禁饲喂鸭群。【治疗方案】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一旦发现疑似黄曲霉毒素中毒病鸭,则应立即停止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和饲草,并给以富含维生素的青绿饲料,有益于中毒的恢复。可内服硫酸钠5克或硫酸镁2克,并让其大量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