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移植淡水小龙虾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4-06-25 13:18:03
来源:网络
浏览:129次
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长薄鳅隶属于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个体体重0.2kg~0.4kg,最大个体体重3.0kg,主要分布在长扛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为了拯救濒危物种,近10余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单位开展了长薄鳅开发利用研究工作,进行了种源收集和池塘驯化养殖,尝试了一系列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工作,但大多是在南方自然条件下进行的。2006年,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鱼病防治中心的科研人员协同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特种养殖研究室课题组的科研人员首次对长薄鳅进行室内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 一、试验材料 1.种鳅 种鳅从四川水产鱼类研究所引进,其亲本为长江上游金沙江雄江段的野生鳅。亲鳅必须选择3龄以上、体质健康、无伤病、体表粘液正常的个体,雄鳅个体体重在800g以上且追星明显,雌鳅个体体重在1500g以上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基本上为自然性野生资源,资源量逐年增加,这也说明淡水小龙虾较强的生命力和移植成功的较大可能性。另外,从淡水小龙虾移植分布区域来看,北方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移植淡水小龙虾起步较晚,自然水系中虽有野生淡水小龙虾的分布,但资源量小,且因环境条件的逐渐恶化而使淡水小龙虾在北方地区的分布及资源量有限。因此,通过改善淡水小龙虾的移植生存环境,恢复或改良移植水域,则移植后存在着不仅易获得生物学效果且易获得渔业效果的可能性。 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影响淡水小龙虾移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和水的化学性质等。 淡水小龙虾对水环境要求不严,适应温度为0℃~35℃,适宜生长水温为20℃~30℃,水温低于15℃以下则其活动减弱,水温低于10℃或超过35℃则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在8℃以下时进入越冬期而停止摄食,冬季掘洞越冬,故淡水小龙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自然越冬。当水温达18℃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受精卵适宜孵化温度为22℃~28℃,水温在18℃~20℃时的孵化期为30天~40天,水温在 25℃时的孵化期只需15天~20天。黑龙江省位于北纬43°23′~53°24′、东经121°13′~135°之间,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5℃~4℃,全省10℃以上持续日数120天~150天左右,3月~9月的气温平均值为18℃左右,日照日寸数为4449小时~4470小时,实照日寸数为2400小时~3000小时,7月的日照时数最长且达460小时~520小时,可以满足淡水小龙虾生存、生长及繁殖的需要。笔者认为,如果充分挖掘北方地区温泉、工厂余热等热源以开展淡水小龙虾的繁殖、养殖,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淡水小龙虾在pH为5.8~8.2、溶解氧含量不低于1.5mg/L的水体中都能生存,淡水小龙虾适宜生长的水体pH范围为7.5~8.2,溶解氧含量为3mg/L以上,水体透明度为30cm~40cm。黑龙江省内湖泊水体的pH变化多在6.8~7.7之间,水体含盐量的变化范围为37.93mg/L~365mg/L,且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较高,能够较好满足淡水小龙虾的生存、繁殖和生长需要。 三、生物因素的影响 影响淡水小龙虾移植的生物因素主要有基础饵料生物、病原生物、竞争者和敌害生物等。 淡水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各种鲜嫩水草以及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鱼虾尸体、同类尸体等都是其喜食的饵料生物,另外,淡水小龙虾也较喜食人工投喂的豆饼、麦麸或配合饲料。其幼体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小型枝角类幼体、轮虫等,但淡水小龙虾比较贪食,饵料生物不足时会同类相残,正在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虾最易被残食。黑龙江省自然水域中植物营养元素总氮平均值0.581mg/L~7.281mg/L,总磷平均值0.021mg/L~1.870mg/L,多数水域属于富营养型或超富营养型,池沼浮游植物量达26.53mg/L~61.94mg/L,湖泊的浮游植物量平均为12.4mg/L,水库的浮游植物量达5.79mg/L~24.95mg/L,江河的浮游植物量最低为3.06mg/L~11.76mg/L不等;池沼的浮游动物量最多,达到23.89mg/L,小型水库次之,约为8.7mg/L,湖泊的浮游动物量平均为5.25mg/L,江河支流的浮游动物量平均为1.68mg/L;底栖动物有173种之多,各河流平均密度为591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为8.71g/立方米,湖泊平均密度为1550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约为23.37g/立方米,水库平均密度为1319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为123.1g/立方米。另外,黑龙江省内湖泊等多为平原型水体(镜泊湖除外),平均深度3m~5m,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因而,从水体中基础饵料生物方面来看,黑龙江省内水域能够满足淡水小龙虾的摄食需求。 淡水小龙虾体型粗壮,甲壳厚而呈深红色,体表披一层尖硬的几丁质外壳,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虾的螯比雌虾的更发达而具有很好的抗敌和避敌能力,移植到新水域后与原有其它水生动物在饵料生物、栖息场所、繁殖场所等方面相互竞争、相互排斥的能力强,且黑龙江省内水域鱼类区系组成多比较简单,鱼病发生少,因此,淡水小龙虾移植中遇到的阻力较小,移植工作易获成功。 四、移植淡水小龙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淡水小龙虾的破坏性。淡水小龙虾有在水面上下打洞穴居的习性,而且洞穴向下倾斜,深度在50cm~80cm左右。同时,淡水小龙虾的大量繁衍可能对湖泊、水库、江河等的堤坝安全造成威胁,有专家曾对洞庭湖地区淡水小龙虾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由于一些逃逸的淡水小龙虾个体在堤坝上挖洞生存,它已经严重影响到湖区的防洪堤坝设施的安全性。 2.淡水小龙虾的入侵性。淡水小龙虾的摄食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低,因此,淡水小龙虾易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下来,并且食性十分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同时,它们对同一水域内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水稻等也易造成很大的威胁。 3.淡水小龙虾养殖的安全性。虽然淡水小龙虾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6%~20%,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虾肉中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其它食品,其肌肉纤维细嫩而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可食部分较高,但因淡水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力较强,在水域污染的水体中也能够生存,虾肉质量难以保证,故需特别注重淡水小龙虾养殖水体的清洁,应选择水质优良的水域采取无公害养殖方式,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并按照淡水小龙虾安全卫生体系和HACCP体系认证、卫生注册与日常监督管理等进行养殖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