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时间:2024-11-04 16:56:49 来源:网络 浏览:111次
    河蟹是江苏省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2006年全省河蟹养殖面积达350万亩,年产商品蟹150万吨,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占全国河蟹的半壁江山。为了促进江苏省河蟹产业的持续发展,江苏省开展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推广,该技术运用池塘生态学原理,以养殖河蟹为主,适当放养花鲢、白鲢,套养与河蟹相互协同、互利共生的名贵水产品,达到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的目的。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以10亩~20亩为宜,要求池塘水深1.5m~2m,坡比1.2~2.5,池底平坦且略向排水口倾斜,淤泥厚度保持20cm~30cm,池埂坚固不漏水。池塘防逃设施齐全,注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清新,交通和电力便捷。最好每亩池塘配备功率为0.2kW~0.3kW的增氧动力,以微孔增氧方式最佳。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曝晒塘底 冬季干塘后,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1个月~2个月的曝晒,以达到氧化底层有机物、清除有害病原菌的。    2.药物清塘 放养前20天,池塘进水30cm,用100kg/亩~125kg/亩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清除池塘内的野杂鱼及有害物。    3.投放螺狮 清明前,清塘1周后,投放鲜活螺狮200kg/亩~250kg/亩,并使其自然繁殖小螺蛳,既可作为河蟹、青虾的活饵,又可以清除部分残饵来净化水质。活螺狮采取二次投放法,清明前投放1次,8月底投放1次,以免活螺狮一次投放过多而造成水质过度、青苔大量繁殖。    4.水草种植与养护 清塘后,种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为便于管理和提高幼蟹成活率,防止种植、移植的水草刚出芽就被河蟹吃掉,应设置河蟹暂养区,以利于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在池塘的一端或中央深水处,用围网拦出一块河蟹暂养区,面积为蟹池面积的1/10~1/5,将蟹种集中培育到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中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再将河蟹放入池塘里培育。    5.注水施肥 放养前1周,池塘注水至水深50cm,视池水肥瘦程度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100kg/亩~200kg/亩,用以培育苗种下塘后可供摄食的适口饵料生物,有利于提高河蟹生长速度及养殖的成活率。    三、苗种放养    1.放养模式与苗种选择 放养规格为100只/kg~160只/kg的优质蟹种500只/亩~800只/亩,放养体长2cm~3cm的青虾10kg/亩,放养体长1cm~2cm的青虾苗种2万尾/亩~4万尾/亩,放养体长5cm~7cm左右的鳜鱼鱼种15尾/亩~20尾/亩,放养规格为体重250g/尾的花鲢15尾/亩,放养规格为体重150g/尾的白鲢50尾/亩。    2.放养时间 青虾的春苗在2月初放养,青虾的秋苗在7月底放养;河蟹、花鲢、白鲢在2月底~3月初放养;鳜鱼苗种在5月下旬~6月中旬放养。    四、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 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如EM菌、光合细菌等),可在5月下旬~10月上旬每隔15天使用1次,以改良池水环境。每5亩面积的池塘配备1台增氧机,每10亩面积的池塘配备1台水泵,生长季节的晴天中午经常开启增氧机或用水泵加水1小时~3小时,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中后期,每隔20天使用5kg/亩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调节池水的pH,使之保持在7.5~8.0。放苗前1天,池塘注入部分新水,凡注水时均需用60目以上的密眼网布严格过滤。3月~6月,每隔7天~10天加水1次,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7月~9月,每隔5天~7天加水1次,使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40cm~50cm;10月~12月,每隔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cm~20cm,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3月~4月,池塘水位控制在45cm~50cm为宜,便于提高水温;5月~6月,池塘水位控制在50cm~80cm;7月~9月的高温期,应加高池塘水位至120cm~150cm。    2.饲料投喂 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以及玉米、小鱼、螺蛳、水草等天然活性饵料生物。投喂坚持“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摄食活动)和“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3月中旬~4月,水温在10℃~12℃时,河蟹经过一个冬眠期刚刚开始摄食,应将新鲜小杂鱼煮熟后拌入少量河蟹颗粒饲料进行投喂,以促进河蟹恢复体力,每日投喂1次,投喂时间在下午17时以后,投喂量为蟹虾总体重的1%~2%;5月~6月,水温明显提高后,河蟹进入快速生长期,应加大饲料投喂量,每日投喂2次,上午8时前饲料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 30%,并将饲料投喂在深水区,下午17时以后饲料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并将饲料投喂在浅滩区,主要投喂河蟹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量为蟹虾总体重的3%~4%;7月~9月,每日投喂2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投喂量为蟹虾总体重的2%~3%;10月以后,每日投喂1次,投喂量为蟹虾总体重的1%~3%,投喂颗粒饲料和动物性饵料,以增加河蟹的肥满度。8月底,视池中螺蛳多少,添加投放活螺蛳150kgg亩~250kg/亩,为河蟹后期生长提供鲜活饵料生物,提高河蟹的肥满度和鲜度。    3.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主要观察河蟹摄食、发病、生长情况以及水质变化情况,尤其观察有无活动迟钝、上滩死蟹等现象,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及时护理和清除残草、残饵,搞好清洁卫生。水草应始终保持一定的比例,过多要稀疏,过少要添加。    五、病害防治    1.预防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严把苗种质量关,苗种要求在消毒后再下塘。使用优质颗粒饲料。注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每隔7天~10天用EM原露、光合细菌等全池泼洒1次,并坚持全年使用微生物制剂溶水喷洒颗粒饲料上投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可提高河蟹的免疫力。积极采用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药物防治病害,以防为主,分3个阶段开展“防、控、保”:4月~5月,在河蟹蜕壳前7天杀纤毛虫1次,相隔l天~2天后用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并用1%中草药制成颗粒药饵连续投喂5天~7天;在黄梅期结束后、高温期来临之前,进行1次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连用3天;9月中旬,补杀1次纤毛虫,并进行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    2.治疗 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并对症合理用药。用药时严格执行有关操行规程:一是控制违禁药物的使用;二是严格掌握安全休药期。一般细菌性的烂鳃病、红体病、甲壳溃疡病,可用0.4ppm碘制剂或0.3ppm氯制剂加以治疗,病重时连用1次。鳜鱼和青虾对药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严禁使用敌百虫等菊酯类药物。    六、经济效益分析    1.产量与产值 亩产大规格河蟹50kg,以70元/kg计算,亩产值3500元;亩产青虾50kg,以35元/kg计算,亩产值1750元;亩产鳜鱼10kg,以35元/kg计算,亩产值350元;亩产花鲢30kg,以6元/kg计算,亩产值180元;亩产白鲢50kg,以4元/kg计算,亩产值200元。总产值5980元/亩。    2.支出 总支出3300元/亩,其中,蟹种费350元/亩,鳜鱼苗种费20元/亩,花白鲢鱼种费60元/亩,虾苗与虾种费300元/亩,饲料1800元/亩,人工150元/亩,塘租300元/亩,水电费150元/亩,杂支200元/亩。    3.经济效益分析 亩效益为2680元,投入产出比为1∶1.81,经济效益显著。 
评论
评论
发 布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