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户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时间:2022-11-12 10:45:47
来源:网络
浏览:88次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生猪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调。许多农民向报社咨询,养殖者应该怎样应对当前局面,是不是要大规模补栏,是不是可以扩大养殖规模?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秘书长陈清明教授,他委托我们提醒广大养殖户,当前不要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而要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抓质量,抓效益。10月下旬以来,各地猪价上涨迅猛。河南省活猪收购价达每公斤7.80元,市场胴体肉每公斤10.9元,创该省历史最高纪录。据河南省食品公司调查,目前该省生猪收购价平均每公斤7.28元,同比上升42.7%;仔猪价格平均每公斤9.26元,同比上升34.6%。胴体白条肉市场销售价每公斤10.91元,同比上升28.1%。与此相对应,各屠宰厂生猪收购明显不足,大部分肉联厂甚至出现了无猪可宰的局面。福州市贸发局10月26日统计,福州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生猪购进价格每百公斤上涨124元,涨幅21%;白条肉价格每百公斤上涨130元,涨幅13.6%;猪肉的市场零售价格每公斤上涨1元。今年4月初以来,福州市生猪价格开始逐渐上升,中秋节后生猪价格急剧上升,目前已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广州市猪肉的价格近一两个月涨幅明显。据市屠宰管理处统计,生猪价格上涨的幅度比零售猪肉价格大。生猪每500克从3.50元上涨到5.00元;而猪肉的每500克零售价格从6.00元上涨到7.50元。广州市每天交易生猪约有1.3--1.5万头,90%来自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近一个多月来,生猪供应量显著减少。该市嘉禾生猪批发市场眼下日交易量仅8000多头,比往常下降了两成。疫病与饲料制约生猪产品价格为何会出现这种持续上涨的局面呢?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非典时期适逢生猪补栏旺季,为防止疫病传播,各地相继采取了限制生猪流动等措施,造成了养猪户卖猪难、补栏难,致使一些地区出现宰杀母猪和小猪的现象,生猪存栏出现断档,出栏结构失去平衡。南方地区连续高温,气候干燥,生猪进食量减少,造成生猪生长缓慢,也影响了出栏量。二是今年一些生猪主产省区遭遇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减产,饲料价格上涨。河南玉米涨幅达21.6%。酒糟、豆粕一个月内每吨上涨了1000元。氨基酸也涨了,赖氨酸每公斤涨了30元。三是主销区因猪源紧缺纷纷到主产区收购生猪,致使价格有涨无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秘书长陈清明教授告诉记者,从他的调查看,目前生猪价格上涨与目前生猪出栏量减少有关。今年上半年,生猪的死亡率较高,平均将近30%。生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疫病的影响。当前主要病毒有两种:蓝耳病和圆环病毒,它们造成生猪免疫力下降,产生继发病与多重感染。感染的主要部位在呼吸道系统。生猪死亡率高,母猪存栏降低,商品猪出栏减少,导致猪价上升。不宜盲目扩规模陈教授认为,当前要提醒农民的就是,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他分析道,如果是疫病的原因导致猪价上涨的话,好的价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就是现在补栏,母猪要2个月后怀孕,小猪最快也得5个月出栏。所以,在10个月,内,生猪的价格是不会降下去的,最起码到明年6月不会降到很低。如果是饲料价格的原因导致猪价上涨的话,那就要看饲料价格涨到什么幅度。现在的价格还能再涨吗?很难说,因为目前饲料价格的涨幅比猪价涨幅高。豆粕在饲料中占20%,每吨上涨1000元,每公斤就是0.50元;玉米在饲料中占60%,按现在的上涨幅度,每公斤就是0.20元;再加上赖氨酸等价格的涨幅,每公斤饲料上涨了近0.70元。而猪价如果在3元多,等于没有涨幅,农民的收入没有长。如果饲料价格平稳些,农民还有赚钱的可能。但今年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和人力支出。根据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的调查显示:吉林地区玉米平均生卢成本较去年提高0.04元/公斤。根据今年玉米生产成本提高以及保护农民利益意向等因素,秋粮收购保护价格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02-0.04元/公斤。所以,饲料价格下浮的空间不大。当前养猪质量为上在当前情况下,农民可以发展养猪,但要防疫病,保证降低病死率,保证有效饲养。盲目扩大养猪规模是不可取的,而要全力提高养猪质量:一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养瘦肉型猪。二是要从经济效益出发,养健康猪。要到好的种猪场引种猪,要改善饲养条件和水平,使养殖环节从降低成本上赚钱。对于当前如何提高养猪效益,陈教授认为,要防止猪病传播。猪病过多的原因主要是猪源流动太频繁,大跨度的引种、贩卖致使疫病传染难控制。再加上生产者在管理上不重产前预防,等到治疗为时已晚。何况现在的疫病都较复杂,复合型的疫病多。陈教授指出:产前管理主要是一要提高猪舍条件,掌握温度;二要定时注射疫苗,不能漏打;三要搞好消毒,加强免疫,改变有病治病的观念,关键是不让猪染病;四要提高营养水平,不要图便宜,要买正规厂家的饲料。种猪场的管理尤其要加强,以保障仔猪供应。所以,当前农民不要盲目扩大养猪规模,要搞好质量,做到“保质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