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菌性传染病:猪衣原体病
时间:2022-11-12 10:50:44
来源:网络
浏览:97次
病原本病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是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间的一种微生物。在肌肉内生长,并形成包涵体,也可在6-8日龄鸡胚的卵黄囊中或新生乳鼠的体内生长。鹦鹉热衣原体对热敏感,常用的消毒药如0.1%福尔马林、0.5%石炭酸、70%酒精、3%过氧化氢以及2%来苏儿等都可杀灭鹦鹉热衣原体。流行特点多种家畜、家禽及其他动物均易感,不同年龄结构的猪都易感。但以妊娠母猪和幼龄猪最为易感。病猪、隐性带菌猪和其他带菌动物可通过粪便、尿、乳汁、胎衣、羊水等污染水源和饲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由飞沫或污染的尘埃经呼吸道感染。本病具有地方流行性,其发生与流行与一些诱发因素有关,如卫生条件、饲养管理、营养等。临床症状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15天,有的长达1年。本病主要引起怀孕母猪的早产、死胎、流产、胎衣不下,不孕症及产下弱仔或木乃伊胎,初产母猪发病率高。产出的活仔多在胎内感染而出现脓毒血症,表现为皮肤淤血性充血、发绀、寒颤、精神沉郁,行为反常,应激性增高,弛张热,体温周期性升高,常继发细菌性肺炎而死亡。在仔猪还可引起肠炎、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断奶前后常患支气管炎、胸膜炎和心包炎。公猪生殖系统感染,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等生殖道炎症,有时伴有慢性肺炎。剖检病变在临床上具有跛行、关节肿大症状的病猪,可见关节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液,穿刺可见黄色混浊液体。流产母猪可见子宫内膜出血,水肿,并伴有坏死灶,流产胎儿及死亡的新生仔猪头、胸等部皮下结缔组织水肿,有胶冻样浸润,全身有出血性变化。表现为呼吸症状的猪,可见肺水肿,表面有大量的小出血点和出血斑。流产胎儿和死亡的新生猪还表现为肠道卡他性炎症,肠黏膜发炎而潮红,小肠浆膜面有灰白色浆液性纤维素性覆盖物,肠淋巴结肿大。诊断要点可依据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作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1.动物接种无菌采取死猪的肝、脾、肺等病料,处理后接种鸡胚或小鼠,剖检可观察到特征性的病理变化。2.血清学试验可用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发病猪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3.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一些引起繁殖障碍的疫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感染等进行区别。可采用相应的血清学诊断技术进行鉴别。防治措施1.预防引进种猪时必须严格进行检疫,对有病猪场应限制或禁止输出种猪。对猪舍及环境进行经常性的消毒卫生工作,对流产胎儿及其他病料作无害化处理,禁止使用末加工或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产品喂猪。在种猪场实行人工授精,对种公猪和母猪在配种前及妊娠后期投服四环素,可起到一定预防效果。在常发地区或猪场,可使用猪衣原体流产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接种。2.治疗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对本病治疗均有效,但首选药物是四环素。公母猪在配种前1-2周及产前2-3周随饲料给予四环素类制剂,按0.02%-0.04%的比例混合,连用1-2周,也可注射缓释型制剂,可提高受胎率。对于新生仔猪,可肌肉注射1%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mg,连用5天,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