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旋毛虫病的有效防治
时间:2022-11-12 10:57:58
来源:网络
浏览:109次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此病是人畜重要的寄生虫病,人感染可引起死亡。有吃生猪肉或未煮熟猪肉的习惯,因而易发生本病。本病在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各地肉品要加强对本病的检验。一、病原体。本病的病原是线形动物门线虫纲中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虫体很小,前细后粗,白色,雌虫长1.4-1.6毫米,雄虫长3-4毫米,肉眼勉强可见。幼虫(肌旋毛虫)长1-1.5毫米,在肌纤维膜内形成包囊,呈椭圆形,包囊很小,只有0.25-0.5毫米,囊内虫体呈螺旋状蜷缩。二、生活史。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感染后宿主先为终末宿主,成虫产出幼虫后可作为中间宿主。动物采食含有活动幼虫的肌肉后,幼虫在动物胃内脱囊而出,在小肠内经过大约40小时发育为成虫。成虫交配后,钻入肠腺和淋巴间隙,经过7-10天产出幼虫。一条雌虫在肠内约生活6周时间,所产幼虫可以达到1500条。成虫产出的幼虫大部分进入黏膜下的微血管,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横纹肌(包括心肌和骨骼肌),在其中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外被一层结缔组织包裹,包囊内的幼虫生命力很强,在体内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在体外-20℃条件下,可存活125天以上。该寄生虫的宿主范围十分广泛,加上猪的活动范围也很广,吃到动物尸体的机会很多,对动物粪便的嗜食性较强,所以,许多地区猪旋毛虫感染率达50%以上。三、流行病学。对旋毛虫易感的动物包括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100多种,人也易感,并且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猪感染旋毛虫主要是吃了未经煮熟的含有旋毛虫的泔水、废弃肉渣及下脚料,主要见于放牧的猪。四、临床症状。病猪轻微感染多不显症状而带虫,或出现轻微肠炎。严重感染,体温升高,下痢,便血;有时呕吐,食欲不振,迅速消瘦,半个月左右死亡,或者转为慢性。感染后,由于幼虫进入肌肉引起肌肉急性发炎、疼痛和发热,有时吞咽、咀嚼、运步困难和眼睑水肿,1个月后症状消失,耐过猪成为长期带虫者。五、病理变化。幼虫侵入肌肉时,肌肉急性发炎,表现为心肌细胞变性,组织充血和出血。后期,采取肌肉做活组织检查或死后肌肉检查发现肌肉表现为苍白色,切面上有针尖大小的白色结节,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虫体包囊,包囊内有弯曲成折刀形的幼虫,外围有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成虫侵入小肠上皮时,引起肠黏膜发炎,表现黏膜肥厚、水肿,炎性细胞侵润,渗出增加,肠腔内容物充满黏液,黏膜有出血斑,偶见溃疡出现。六、诊断。根据临床资料很难做出诊断,旋毛虫所产幼虫不随粪便排出;宿主粪便中虽然偶尔有旋毛虫包囊或幼虫,但是极难查到,故粪便检查法不适用于本病。如果怀疑有本病时,只能通过实验检查肌肉中的虫体而诊断。剪一小块舌肌,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寄生于横纹肌中的包囊外有两层结构,幼虫虫体如折刀状卷曲于包囊中,包囊的宽度大约0.3毫米,长度大约0.4毫米,眼观白色针尖状。还可应用血清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血凝抑制实验、皮内实验和沉淀实验等,检验血清中旋毛虫特异性抗体是否增加,如有增加,则可判定为本病。七、防治1治疗:目前治疗该病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丙硫咪唑、噻苯咪唑或甲苯咪唑治疗,每日每千克体重25-40毫克,分2-3次口服,5-7天1个疗程,能驱杀成虫和肌肉中幼虫。2、预防:预防该病的前提是提高公民的安全卫生意识,这是预防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搞好公共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动物尸体焚烧或深埋。养猪者禁止用洗肉水喂猪,以预防该病发生;为了人身安全,养猪者应该定期检查、驱虫,并注意个人卫生;卫生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一旦发现病猪、病肉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检疫法规)和《动物卫生检疫法规》对其进行处理;猪舍、猪场应尽量消灭老鼠,防止猪吞食死亡的老鼠等动物尸体,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机会。3、公共卫生:人感染旋毛虫主要是由于吃了未煮熟的含有旋毛虫的猪肉、狗肉等。人的旋毛虫的病分为肠型和肌型两种。肠型是成虫寄生于肠黏膜时引起,表现为肠炎,严重时出现带血性腹泻,病变包括肠炎、肠黏膜增厚、水肿、肠内容物黏液增多和黏膜淤斑性出血,少见溃疡。幼虫进入肌肉出现肌型症状,表现为肌炎、发热和肌肉疼痛,同时出现吞咽、咀嚼、行走和呼吸困难,脸部尤其眼睑水肿,食欲不振,显著消瘦。病变主要在横纹肌,大部分患者感染轻微,不显症状;严重时多因呼吸肌、心肌和其他脏器的病变和毒素作用,引起心肌和呼吸的麻痹等导致死亡。预防人旋毛虫病主要是一定要将肉煮熟,不吃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