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日本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有效预防

时间:2023-05-05 06:15:25 来源:网络 浏览:100次
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吸虫昆虫蚊子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各种家畜、禽类及人等均可感染。猪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以妊娠猪流产、产死胎和公猪睾丸肿大为特征,少数猪可能呈现神经症状,而其他猪则大多数不显症状。1易感因素1.1受感染的多种畜禽和人互为传染源。尤其是猪感染该病毒后,病毒在其体内可大量增殖,从而成为其他动物及人的传染源。1.2本病以蚊、蜱等吸血昆虫为主要传播媒介。野禽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及冷血动物,也可散播本病。1.3本病多呈散发,以隐性感染者居多、不论有无症状,只在感染初期(病毒血症阶段)有传染性。1.4猪的发病年龄多在生后6个月左右。1.5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是蚊虫活动猖獗的炎热月份。2症状人工感染的潜伏期3~4d。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1℃,呈稽留热。病猪精神委顿,喜卧,饮欲增加,结膜潮红,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黏液,尿呈深黄色。少部分猪后肢轻度麻痹,有的后肢关节肿胀疼痛而呈跛行,有的病猪可能有视力障碍。怀孕母猪感染后,发生流产、早产或延时分娩,胎儿大小不等,且多是死胎或木乃伊胎。流产后,母猪症状减轻,康复后不影响下次配种。有的怀孕母猪临近预产期都不见腹部和乳房膨大,不泌乳。同窝仔猪的大小和病变有显著差别,有的出生后几天内就发生痉挛而死亡,有的却生长发育良好。公猪感染后除表现一般症状外,常发生睾丸肿胀,且多呈一侧性,程度不一,局部发热,有痛感,约数日后开始消退,多数缩小变硬,丧失配种能力。3病理剖检流产胎儿常见脑水肿,脑膜和脊髓充血,皮下水肿,胸腹腔积水,淋巴结充血、淤血,脏器浆膜斑点样出血。部分胎儿中枢神经组织可能发育不全,组织学检查可见到非化脓性脑炎病变。感染公猪可见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有坏死灶;睾丸硬化者体积缩小,与阴囊粘连,实质结缔组织化。4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以及同场公、母猪的临床表现和妊娠母猪分娩后所产仔猪情况,病理剖检等资料建立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进行的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是采取流产时母猪的血清,用鹅红细胞进行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以检查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具体操作是将所采血清分两部分:一部分用二巯基乙醇(2ME)处理,而另一部分则不作处理,然后同时进行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若两者的血凝抑制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可确诊。病毒分离是对疑似本病流产或早产的胎儿,采死产仔猪的脑组织,并将其制成悬液,接种于鸡胚卵黄囊内或1~5日龄乳鼠脑内,进行病毒分离。本病在临床诊断中应注意与猪布鲁氏菌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以及猪衣原体病等相区别。4.1布鲁氏菌病本病无季节性,体温正常,不表现神经症状,无木乃伊胎。必要时,可采血做布病凝集试验。4.2伪狂犬病该病经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无季节性,流产胎儿无显著差别。同时在母猪流产时,常有较多哺乳仔猪发病,表现兴奋,痉挛,麻痹,意识不清而死亡,公猪无睾丸肿大现象。4.3猪细小病毒病本病无季节性,母猪除流产外无任何其他症状,且流产几乎只发生于头胎,其他猪即使感染猪细小病毒,也无任何症状。4.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其症状与猪细小病毒病相似。4.5猪衣原体病患病母猪流产前,大多没有先兆,公猪可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小猪呈现慢性肺炎,角膜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用病料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细胞内有衣原体的包函体存在。5防治本病的治疗无特殊有效方法。猪发病后应立即隔离。采取镇静安神,防止继发感染等措施,必要时可补液治疗,同时应做好护理工作。预防本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5.1做好杀蚊、灭蝇除蜱工作,在本病的预防上可取得较好的防制效果,如消灭蚊虫孳生地,疏通沟渠,填洼造地,排除积水,并于黄昏时往圈舍内喷洒绿色杀虫药物。5.2因地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方案,一般来说,给母猪群定期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免疫注射通常是在蚊虫出现之前,采用日本乙型脑炎弱毒疫苗,以2~3周的间隔接种数次,种猪群常在每年的3~4月进行。后备公母猪配种前再免疫接种一次,以后则按常规每年注射一次,以防母猪发生流产。
评论
评论
发 布

《猪日本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有效预防》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