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化养猪的环境控制总括
时间:2023-01-15 12:39:22
来源:网络
浏览:150次
一、概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必然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养猪业从分散的个体养殖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转化。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各地相继建立了园区化的养猪小区,使养猪业成为一种高密度的现代化、集约畜牧业。饲养密度的加大,必然使养猪对环境的污染增加,并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养猪业是有机物浓度转化比较高的产业,同时有机污物的排放也比较多,如有机废物不能及时消化,必然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反之被污染的环境时刻危害着猪体的健康,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养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会制约着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二、环境与疾病的关系环境是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变化是异常复杂的,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机体。通过机体的内在规律引起各种各样的反应,有的因素对家畜体有利,可以使其健康的生长发育,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力;有的因素对家畜体有害,有害的环境超过了家畜体所能忍受的限度,造成生理机能失调,既影响健康,又降低生产力,甚至造成死亡。环境温度过高引起机体热平衡破坏,造成中暑;温度过低,用于维持所需的能量增加,生长速度减慢,生产效率下降甚至引起死亡。饲养密度过高,每个家畜体生存的空间减小,微生物、有害气体和尘埃的浓度增加,导致了家畜体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及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饲料质量欠佳,发霉变质,将会导致生产力下降,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症出现,中毒、甚至死亡。在对畜体免疫过程中,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菌)苗保存不当,都会造成免疫失败;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人为的环境污染如工业废水、废气、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污染水源及土壤,超过一定浓度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家畜体疾病的发生。由于养殖业生产愈来愈集约化,科学规划生产园区,有目的地对环境进行监控,有效地控制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合理均衡地供给优质饲料,多种植树木,搞好绿化,减少有害气体及尘埃,防止有害物质对水源、土壤的污染等,是提高畜体健康、减少疾病的有效途径。三、应激与园区化养猪应激意为紧张、压力。在畜牧业中应激为干扰和妨害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引起应激的有害因素为“应激原”,养猪业生产中的主要应激原包括: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温度过冷、过热、饲料骤变、水质污染、称重、转群、免疫、饲养密度过高、运输等。猪体受到应激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机体的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的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导致免疫机能降低,抑制了动物体抗体的产生,减弱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加了易感性。应激能破坏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平衡,引起猪呼吸困难、食欲降低、神经症状、突然死亡等应激综合症的发生。应激引起后备猪性腺发育不全,成年猪性腺萎缩,性功能降低,种公猪畸形精子数增加,种母猪卵泡生成、发育成熟受阻,造成繁殖性能降低。生长发育猪受到应激原的刺激,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增加,导致猪生长发育停滞,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性能降低;屠宰猪在应激原的作用下,PSE和DFD肉的出现率增加,使猪肉品质降低,经济效益降低。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养猪园区化逐渐在乡村形成,饲养规模、饲养密度加大,各种不良环境随之加大,尤其是粪便污染,使有害气体的量增加,水质被污染的机会加大。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其他应激原的刺激,使环境不受污染是搞好园区化养猪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