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养殖技术

时间:2024-03-28 23:32:11 来源:网络 浏览:376次

蟋蟀养殖技术

蟋蟀别称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等,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干燥虫体入药,有利尿的功效,同时斗蟋蟀也是汉族民间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人工养殖蟋蟀不失为致富冷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蟋蟀的养殖技术吧!

蟋蟀的养殖价值

1、药用价值:蟋蟀干燥虫体可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具有利尿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不通等症。

2、文化价值: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从民国至今,前后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这一活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呈现出年甚一年的趋势。

蟋蟀的生活习性

1、蟋蟀喜欢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白天休息夜间出外活动。它属于杂食性动物,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在农业上,人们把蟋蟀作为害虫类。

2、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只有在繁殖交配期,雄蟋蟀才会和另一只雌蟋蟀同居。否则它们是彼此是不能相容的。如果碰到一起也会毫不犹豫的咬斗起来。因此就有斗蟋蟀的民间活动。

3、蟋蟀间的繁殖交配不是通过彼此“恋爱”完成的。而是雄蟋蟀之间进行异常激烈的斗争,胜利者才可以拥有配偶。在蟋蟀的世界中,也是“一夫多妻”的制度。但是由于优胜劣汰的繁殖方法,因此蟋蟀繁殖出来的子孙多半都是非常健康的。

4、蟋蟀的鸣叫对于人类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响亮的鸣叫声只有雄性蟋蟀才能发出,雌性蟋蟀没有发声的能力。雄性蟋蟀通过震动自己的翅膀来发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以此来代表它要表达的意思。

5、每年9月底,雌蟋蟀把产卵管插入地下,把卵产在地下,大约离地面0.5cm深。第二年的5、6月间,卵开始孵化。孵化后的1龄幼虫,几天后就蜕皮成2龄幼虫。蟋蟀每蜕皮一次,就成长一些。一般在8月下旬,最后一次蜕皮,羽化为成虫。羽化后23天,就可以开始鸣叫。

蟋蟀的养殖技术

1、饲养设备: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大笼用金属或木材做支架,铁窗纱作围罩,长、宽、高不限,平面面积越大,容纳量越多,可提高成活率。饲养笼下沿1米外,要构筑宽、深各20厘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侵入,损伤小龄幼虫。大笼为10米×5米×2米,可养活3000~5000只蟋蟀由幼虫发育到成虫,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

2、诱捕种虫:蟋蟀跳跃能力很强,有钻缝、筑穴、隐蔽的能力,因而采集较大数量实在不易。可利用成虫期的向光和趋食的习性诱捕。

3、繁殖技术:每笼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蟋蟀交配后,即产卵于地下。笼内的植物秸秆枯死后,不要拔出,作为地面的覆盖物,以利于卵度过寒冬。第二年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即见到大量孵化后的小幼虫出土。

4、日常管理:笼中饲养蟋蟀,单用笼中天然饲料远远满足不了大虫的需要,可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为主,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饲养效果更佳。人工饲料配方一: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配方二: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麦粉25%、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将配米同时放入容器中,拌匀并研细,铺撒在木板上饲喂,一次不要投放太多,以吃完为宜。蟋蟀饲养温度在25℃为宜。当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笼内的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蟋蟀正常生活,但在喂食板上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如笼中地面积水1小时可造成蟋蟀死亡,应及时排水。如一日光照12小时,若虫发育期会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够时,应加灯光补充。

5、采收留种:成虫大量羽化后,在交配产卵前要及时采收(应留足种虫)。采收方法:可在笼内挂灯,下面放四壁光滑的水盆,待成虫趋光飞转,跌入水盆,即用笊篱捞出。

6、加工储存:可以将蟋蟀经沸水煮死后,晾干,备作药用。或者将蟋蟀闷死后,逐个摆放在木板上(腹部朝天),晒干,再拣净杂质、杂虫断肢,然后将体大完整的蟋蟀全虫装在塑料袋里,放在干燥处保存待售。蟋蟀干品一般药店均收购。

评论
评论
发 布

《蟋蟀养殖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