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甲鱼冬眠死亡症
时间:2024-06-11 06:17:47
来源:网络
浏览:130次
鳖又称甲鱼,是变温动物,喜欢温暖环境,对水温变化非常敏感。鳖的摄食生长水温范围是20~35℃,以 30℃为最适温度。20℃以下食欲降低,15℃便停止摄食,行动呆滞,10~12℃鳖进入休眠状态,这时的鳖便寻找水底较厚的泥沙处潜藏其中不食不动。当水温上升到15℃,鳖苏醒,开始摄食活动;28~30℃摄食能力最强、生长也最快;水温超过33℃,摄食量会明显减少,在野外,便寻找洞穴避暑,傍晚温度降低时出来觅食。鳖的冬季休眠不是必须的,只要温度适宜时照样活动摄食生长,但是有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下养殖甲鱼就必须面临冬眠带来的诸多问题,其中以如何应对冬眠非正常死亡为主,现将冬眠期的注意事项叙述如下。 时值冬日,甲鱼逐渐进入冬眠期。整个冬季不需投喂饲料,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结束,但是在整个寒冬各位养鳖户一定要注意甲鱼的冬眠非正常死亡,尤其是冬眠后会造成鳖的大量死亡,人们将此称为越冬死亡症,或称苏醒死亡症。 造成甲鱼越冬大量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收购有内伤的亲鳖或运输时形成内伤,越冬前达不到越冬所需的肥满度,加上内伤的消耗,甲鱼的身体极度衰弱,难以应对严寒的来临,遇见突发情况也没有足够的抵抗力来度过危险期,随之死亡。 (2)产后培育差,体内营养未得到充分的补充。根据冬眠期和冬眠后死亡的亲鳖几乎都是雌性这一事实,人们认为,雌鳖经过8月份产下最后一批卵后,体质已极度疲劳、虚弱,接踵而来的是气温逐渐下降,雌性甲鱼的摄食能力下降,如果再加上投饲营养不充分,雌性甲鱼的体质就得不到完全恢复,进入长达6~7个月的冬眠期之后,它们的体质就更弱,极容易染病死亡。 (3)在冬眠期内进鳖或翻动鳖,或改变养殖环境,增加了鳖的能量消耗,由于水温过低,鳖已停止进食,最后导致衰竭死亡。 (4)池中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氨等)太多,鳖中毒。 (5)池塘泥沙厚度不够,未能为鳖冬眠营造良好的越冬环境。养鳖池池底土质以保水性能良好的黏土或壤土为好;砂土保水性能较差,一般不宜建造鳖场。如当地均是砂土,可从外地运些黏土来,在池底覆盖一层黏土,以使池底不致渗水太多。 (6)生物致病体的侵袭和感染。由于鳖在此期间的抵抗力最弱,其生病的临界阈值较冬眠前降低很多,致病体的侵袭就来得容易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甲鱼在冬眠后极易患病的原因。 发生越冬死亡的症状及流行特点:甲鱼体消瘦,四肢消瘦,脖颈无肥,背甲颜色呈深黑色,失去光泽,有时还呈现出肋骨的外形:甲鱼的裙边柔软且不坚硬,并出现皱纹;甲鱼活动力减弱,四肢乏力,摄食能力差;常衰弱地卧在岸边与晒台上,有时会钻入产卵沙床不肯下池,见人不退,不怕惊扰。该病发生于11月至次年5月下旬鳖的越冬期或越冬后,死亡者大多是雌鳖。该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现,死亡率高的可达20%以上。 针对此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作好几个方面的预防工作,对冬眠期的工作也要如非冬眠期一样认真仔细,归纳起来为:养、管、防、清。具体做到:①必须考虑把养鳖场建在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地方,因为鳖喜欢生活在温暖而安静的环境。因此养鳖场不宜建在背阴、交通干线、行人车辆来往频繁、噪音很大的厂房附近。以防冬眠时受到太多惊扰而消耗更多热量。②冬眠前的适温期进行强化培育,增强鳖的体质。可多喂些动物性饲料如动物肝脏等,在配合饲料中应添加中水多种维生素及植物油。⑧冬眠前,在饲料中拌喂中水FRC活力源添加剂,增强甲鱼体质。④加强冬眠期的管理,冬眠期不要搅动池水,使鳖受惊,干扰冬眠;冬眠期最好不要购鳖入池,以免冻伤;水温在16℃以下时,不要清池盘点。⑤对于冬天上浮亲鳖每千克注射25%的葡萄糖5毫升和维生素C 3毫升,每天1次,可救治部分亲鳖。⑥定期清塘。一般要求2年清一次塘,既可进行池塘消毒减少病原,又可做到心中有数,并趁清塘机会调整好存塘鳖的性别比、规格及密度。 综上所述,寒冬甲鱼冬眠期要注意甲鱼的过冬储备,做到有准备,有预防,出现不良征兆要紧急应对,使甲鱼平安度过冬眠,也为来年更好地培育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