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中的主要疾病和防治措施

时间:2024-06-25 08:27:12 来源:网络 浏览:110次
    一、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中的常见疾病    1.细菌性体表溃疡病    病原:主要为弧菌属细菌,以继发性感染为多。    症状:大黄鱼皮肤有瘀斑,褪色,体表疖疮或溃烂,鳍条缺损,解剖病鱼发现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独游,腹部朝上、打转。    流行情况:是目前深水网箱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春夏秋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为多。此病感染迅速,目前采用改善网箱养殖环境和及时投喂抗菌素类药物加以控制,但会反复感染。    发病原因:①潮流、台风等影响。目前深水抗风浪网箱多数放置在敞开式海域,养殖区域潮流过急,网衣漂流,导致鱼体擦伤后继发细菌感染。②养殖管理不当引起。分箱、换网时操作不当、高温季节运输等原因导致鱼体擦伤感染。    2.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主要为多种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常表现为肛门外突、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或在肠后段有少量食物,粘液较多;病鱼食欲减退,部分鱼带有拖便,常离群独游,进而消瘦死亡。    此病在整个养殖期都可能发生,高温季节尤为多发。主要为投喂不新鲜的小杂鱼所致,尤其是6~9月份禁渔期,常会因饵料缺乏、饵料质量不好而发病。    防治措施:①不投喂变质饵料;②对投饵器具进行消毒;③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④发病后口服盐酸黄连素药饵(2~4克/千克),疗程3~5天。    3.大黄鱼弧菌病    病原:弧菌。    症状:体表溃疡,肛门红肿,肌肉腐烂,肝脾、肾、肠充血,解剖发现肝、肠上布有许多小白点。病鱼不摄食,离群独游。    主要发生在8~11月之间,感染迅速,死亡率极高。最高时一天死亡上千尾。到12月份时水温降低,该病会明显减少。大黄鱼体质下降时在外界如台风等因素的刺激下,使大黄鱼产生应激反应,致使弧菌病暴发。    防治措施:用复方新诺明治疗,用药量要达到饵料量的2.5%~3%,用药期要4天以上,另外要结合泼洒生石灰、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但发病后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大陈海区连续两年发生该病,损失惨重。2002年8月上旬开始发病,初步诊断为肠炎病,用大蒜素拌饵投喂后,病情有所控制,9月10日受台风“鸣蝉”影响,大黄鱼病情发生变化,大多数病鱼以烂头烂尾为主,伴有肠道充血、红肿等症状,日平均死亡300~500尾,经宁波大学、浙江省淡水所等专家诊断后,确认为弧菌病,采用各种方法治疗,效果并不太理想。至12月,天气转冷,病鱼逐渐减少。2003年9月,又发现该病,但加强了生产管理,从各环节做好防范措施,死亡数量明显少于2002年。    二、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的综合防病措施    深水网箱养殖为敞开式水体养殖,每只网箱养殖水体均在1500立方米左右,一旦发病,很难控制,治疗难度很大。因此要加强生产管理,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和布局,做好网箱排列及固定工作。深水网箱的最大缺点就是网衣抗流性差。2004年14号台风袭击台州,有一组网箱采用大型水泥坠子加固网衣,台风过后,养殖的大黄鱼基本没有损伤。    2.把好鱼种放养关。选择种质优良、体质健壮、无伤病、规格较大的种苗,消毒后放养。    3.适时分养,控制放养密度。在台风和赤潮来之前,对网箱中的鱼进行分箱,降低密度,能有效地减少灾害损失。    4.加强生产管理。为养殖鱼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①合理投喂。投喂新鲜、优质的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在进入秋季时,投喂优质饵料,强化培育,保证大黄鱼顺利过冬;②定期更换网衣,保持网箱内的水流畅通和良好的水质环境,在换网操作过程中要小心,以防鱼体擦伤;③平时注意观察鱼摄食、活动、生长情况,及早发现病鱼,及时处理;④对死鱼、养殖废弃物等必须拿到陆上填埋处理。
评论
评论
发 布

《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中的主要疾病和防治措施》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