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鲵养殖技术(娃娃鱼)
时间:2022-11-10 17:19:29
来源:网络
浏览:128次
大鲵,俗称娃娃鱼,为我国所特有,故又称为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珍贵两栖动物。在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它的经济价值很高,导致大量非法捕捉贩卖,同时随着矿场的开采、森林的砍伐,使野生大鲵天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存量极少。因而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着手人工养殖娃娃鱼,到2000年底,已取得丰硕成果。 一、养殖场地的建设 1.养殖场地的选择 养殖场的水源为无污染的山泉溪水,水质清洁,水温适中(长年水温保持在4~25℃),环境幽静,气候凉爽。 2.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 我们是用模拟生态的方法设计养殖池。池子用砖块砌成,用水泥抹面。每个池子面积40米2,池深50厘米。池壁光滑,池面用水泥浇制成“T”形防逃檐。在池中用砖块上盖水泥板做成30~50厘米高的暗穴,暗穴中堆放10~20厘米高的卵石。池底成1%的比降,在池子最低处设置排污管。进水用水管从池子正中上方引入。池沟中放一块20~30厘米宽的卵石,高出水面10厘米,以便天气闷热时大鲵能找到一个栖息之地。整个养殖池上方用遮荫网覆盖。 二、鲵种投放 鲵种投放前应进行池子消毒和种苗消毒。若是新建成的鲵池,要用水浸泡一个月才能使用。用150克/米2的生石灰进行池子消毒,鲵种消毒用5%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来进行。投放时间为春季3月份,水温8~10℃,密度为一龄鲵种8~10尾/米2,二龄鲵种5~6尾/米2,规格整齐的鲵种在同一池中饲养。 三、日常管理 成鲵养殖的日常管理主要有水温、水质调节,饲料投喂和防病、防逃。 1.水温调节 在暑热期用遮荫网覆盖,保持水温不至于超过25℃。 2.水质调节 成鲵池的水保持清爽,水中pH值为7.2~8.2,池水透明度30厘米,溶氧量为5毫克/升,7天清理一次池中污泥和杂物。 3.饲料投喂 大鲵是肉食性动物,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定时,每次在傍晚时进行投食;定位,在相对稳定的位置进行投食;定质,投喂新鲜、无杂质的饵料,活饵料以小鲫鱼、青蛙为好;定量,每次投喂量为大鲵总重的6%~8%,夏秋两季每两天投喂一次,冬春两季每5天投喂一次。 4.疾病防治及防逃 大鲵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由于管理较好,不常发病,但腐皮病还是目前发现的主要病症。症状是成鲵表皮充血,出现椭圆形红斑,严重时呈点状溃烂,病灶大的达0.8厘米2,成鲵后肢尖脱落,趾骨外露。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鲵性好斗,相互撕咬,使皮肤受伤,细菌再感染。由此大鲵活动迟缓,摄食量减少。防治方法:按大小规格分开养殖;经常巡查,发现病鲵隔离治疗,用0.05微克/升呋喃唑酮浸泡30分钟,每隔一天浸一次,直到痊愈为止。 养殖过程中注意在出水口设置铁栅栏,防止成鲵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