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蟾蜍
时间:2022-11-10 22:21:10
来源:网络
浏览:99次
蟾蜍即俗称癞蛤膜,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即一是蟾蜍,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当代本草纲目《中华本草》及《中华医药全典》中均有阐述。蟾蜍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件从蟾蜍体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下来获得。 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及人们滥捕原因,引起蟾蜍资源日益枯竭,因此蟾酥蟾衣售价日见上扬,药市上干燥蟾酥每公斤已达1600―1800元,干蟾衣每公斤升至16000元左右。并且还有逐年上升之势。所以人工养殖蟾蜍有广阔前景。 蟾蜍的生活习性 蟾蜍的生活习性是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有“七大”特点;一是抱团性,初春、深秋“抱团”于水中嬉戏;夏季“散团”活动找饵料,水陆到处都有其活动;冬初开始长期“抱团”冬眠至初春。二是怕光、喜暗、喜湿;三是白天潜伏于泥土、砖石下及草丛中歇息;四是于夜晚频繁活动,用与身体等长的舌头飞速卷食虫类为食;五是最爱于水底淤泥中冬眠,从来不怕缺氧;六是生命力顽强,不怕压和摔,抗逆力在两栖类动物中座头把交椅,且不易患病;七是最怕蛇类侵袭。因此,只要掌握其习性,人工养殖很容易成功。 人工饲养管理 1、建场。在水源充足之地均可建饲养场。场地大小可根据需要来选择。饲养场四周建围墙,墙高0.8米即可,因蟾蜍跳跃能力差,一般不易逃走。墙基入地下0.4米,墙内以光滑为妥,墙角做成圆形,以防蟾蜍挖洞或攀爬逃逸。 2、建池。场内最少要有三个水池,水池总面积占整个场面积的30%左右,分成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产卵地和孵化池水深不少于30―40厘米,饲养池不少于50厘米。留下70%面积建旱池,种上草木或用砖石搭架些洞穴,供蟾蜍活动及栖息。为了预防蛇类进入养蟾场伤害蟾蜍,墙四周张上捕蛇网,可把入侵之蛇一网打尽。 3、繁殖。蟾蜍是卵生动物,每年春季当水温在10℃左右时,蟾蜍即活跃起来,让成蟾蜍在产卵池中抱对交配产卵,每平方米内放成蟾蜍6只。每只雌蟾蜍可产卵3000―8000粒卵,黑色的卵双行排列在管状的胶质透明胞衣状卵带内,卵带缠绕于池中水草上而离去。为了提高受精率,雌雄比率3:1为宜,受精率可达到905以上。当水温10℃―24℃时,经3―6天即可自然孵出小蝌蚪。当雌蟾蜍产完卵后,把卵及时捞入孵化池内自然孵化,以免后来产卵蟾把卵搅乱沉入水底。产卵池、孵化池中要事先清除家杂鱼类,以免吃掉卵及蝌蚪。 4、饲料。蝌蚪的饲料主要是水中的浮游植物。用家畜肥投入池中,培养浮游生物,供蝌蚪自由摄食,蝌蚪在水中经2个月左右,逐渐变态成幼蟾蜍,从不中转到陆地生活,主要食蚂蚁、蝗虫、蝼蛄、蚊子、无毛幼虫、蚯蚓及其它昆虫。深秋时转入水中冬眠。当翌年春季冬眠结束后,食量增加,并能吃大一些的甲壳虫类、飞蛾等。第三年长至成蟾,体重可达75克以上。因此,人工养蟾时可在池子及陆地上点灯诱虫,也可养蚯蚓、黄粉虫、蛆虫及堆肥育虫等多种途径解决饲料问题,也是人工养蟾蜍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