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疫病
时间:2022-11-10 22:18:52
来源:网络
浏览:106次
疫病为百合的重要病害,分布较广,多在南方发生,北方保护地内偶有发病。通常病株5%~10%,一定程度影响百合生产,重时可达30%以上,致植株成片死亡,显著影响百合产量和品质。 症状:此病可侵害百合各个部位。茎部染病,初呈水浸状浅褐色至绿褐色腐烂,逐渐向上下扩展,致植株枯死或倒折。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小斑,以后发展成灰绿至暗绿色大斑,终致病叶腐烂或枯死。花器染病后呈黄褐色至暗褐色软腐,空气潮湿在病组织表面产生稀疏白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球茎染病,初为水浸状黄褐色坏死斑,以后扩展腐烂,在病组织表面产生稀疏白霉。 病原: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ohn)Schrotr属鞭毛菌,恶疫霉真菌。病菌菌丝分枝较少,宽2~6微米,孢子囊卵形至近球形,大小为33.5~41微米×28~34微米。卵孢子球形,直径大小为27~33.5微米。 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或卵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或卵孢子萌发,侵入寄主引致发病,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萌发后释放游动孢子或孢子囊直接萌发进行再侵染。气温26~28℃,天气潮湿或多雨适宜发病。雨后排水不良,田间植株茂密柔嫩有利于病害发生与发展。 防治方法 1.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精细整地,修好田间排水沟,以便雨后及时排水。 2.合理密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3.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及早挖除,带田外集中深埋。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 4.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保护地内最好采用粉尘施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