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茄子育苗要防三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一、茄子猝倒病 症状:猝倒病俗称小脚瘟。
这种病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盘上,常见的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三种。烂种是播种后,在其尚未萌发或刚发芽时就遭受病菌侵染,造成腐烂死亡。死苗是种子萌发抽出胚茎或子叶的幼苗,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猝倒是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导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地面,一般病苗叶片仍保持绿色。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有别于立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潜育期1?2天。
病菌喜34?36℃的高温,但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因此,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又遇高湿时,感病期拉长,很易发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连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发病重。育苗期如遇寒流侵袭,不注意放风则会加剧猝倒病的发生。当幼苗皮层木栓化后,真叶长出,则逐步进入抗病阶段。
防治方法:(1)选择易于通风排湿的育苗场所,加强苗床管理,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不要在阴雨天浇水。(2)根据当地习惯选用抗猝倒病的品种。(3)苗期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0.05%?0.1%氯化钙等提高抗病力。(4)药剂防治。每平方米苗床可选用40%五氯硝基苯9?10克,加细土4.0?4.5千克拌匀,播前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剩余的2/3药土播种后覆盖在上面,防病效果在90%以上。(5)如未进行床土处理,出苗后发病的,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500倍悬浮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视病情防治1?2次。
二、茄子立枯病 症状:立枯病又称霉根,刚出土茄子幼苗及大苗均可受害,但一般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病苗茎基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然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这是该病与猝倒病区别的重要特征。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住,通过雨水、流水、农具及带菌堆肥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40?42℃,*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都易诱发立枯病。
防治方法:(1)加强苗床管理,注意提高地温,科学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苗期喷洒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力。(3)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拌种。(4)药土处理。用40%五氯硝基苯和福美双1:1混和,每平方米苗床施药8克。处理方法同猝倒病。(5)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喷洒,当猝倒病、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可用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三、茄子沤根 症状:茄子在育苗阶段或定植后,不长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锈褐色,而后逐渐腐烂,导致地上部叶片变黄,严重的萎蔫枯死,幼苗易被拔起。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是地温低于12℃,且持续时间较长,再加上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温度和地温过低,萎蔫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沤根。
沤根后地上部子叶或真叶呈黄绿色或乳黄色,叶缘开始枯焦,生长极为缓慢。在子叶期出现沤根,子叶即枯焦;在某片真叶期发生沤根,这片真叶就会枯焦,因此从地上部茄苗表现可以判断发生沤根的时间及原因。长期处于5?6℃低温,尤其是夜间的低温,致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逐渐变褐,致茄苗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1)加强育苗期的地温管理,避免苗床地温过低或过湿,科学放风。(2)控制苗床温度在16℃左右,一般不低于12℃,使幼苗茁壮生长。(3)严防大水漫灌。(4)发生轻微沤根后,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待新根长出后,再转入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