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常规稻野丝占主要农艺性状与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1-11 11:46:04 来源:网络 浏览:93次
    野丝占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溪野占10与中二软占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早晚造兼用型优质高产感温品种,于2005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其主要农艺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主要农艺性状    野丝占早造早中熟,平均全生育期127天;晚造早熟,平均全生育期108天。植株矮壮,分蘖力强,叶色青绿,叶片窄直,容纳穗数多,穗大粒密,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株高93.1cm,穗长20.4cm,结实率85.5%,千粒重17.7g,谷粒细长,色泽靓。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大田生产纹枯病发病较轻。苗期和后期耐寒性较强,耐肥抗倒,病虫害较少,综合抗性好,适应性较广,易于栽培管理。    2004~2005年连续两年在佛山市三水区迳口经济区推广种植,2004年平均亩产为481.7kg,2005年平均亩产为427.1kg,表现为高产稳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稻米品质:早造广东省特二级,晚造国标二级。米粒细长晶莹白净,外观米相靓。米饭软硬适口,饭味好,口感软滑不糊口,饭相好,饭粒延伸好不爆裂。市场价格比一般优质品种高,销路好,深受农民欢迎。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采用软盘育秧方式,每亩本田用种量1.5kg。早造适播期为3月5~10日,覆膜保温育秧,秧龄20~25天,3叶1针期移栽。晚造播种期为7月15~20日,秧龄15天为宜,3叶期移栽。秧田施足底肥,每亩施用有机土杂肥1000kg,复合肥15~20kg,为育壮秧奠定营养基础。育秧期,早造覆膜保温育秧,遇晴天高温,日间揭两头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灼伤秧苗,夜间再盖回。晚造气温较高,大雨频繁,在畦面搭建平棚,用遮阳网覆盖,防止高温灼伤和大雨冲刷,并注意秧田保湿。移栽前7天揭两头通风,以适应外界环境;移栽前5天,完全揭膜炼苗;移栽前2天,用2%~3%的尿素液进行叶面喷施,如遇晴好天气,随即喷洒清水,降低肥液浓度,以防止灼伤叶片;移栽前1天,喷施送嫁药,防止病虫害移向本田,在很大程度上可减轻本田防治成本。    2.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早造一般在4月初移栽,清明前后插完;晚造一般在8月初移栽,立秋前后插完。插植规格为20×20cm,亩插植1.5~1.8万科,每科4~5苗,本田基本苗为7.5~8.5万苗,并做到浅插匀插。插后3天内查苗补缺,确保全苗。    2.3 施足底肥,分期追肥 本田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补法,全生育期施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比例控制在1∶0.6∶1.2。全层施足底肥:一般在移栽前1天将腐熟的有机粪肥1000kg,过磷酸钙25kg,尿素7.5kg,氯化钾7.5kg,结合耙田全层施入,耙匀耙平即可。分期追肥:前期勤施薄施,中期肥坚持不褪绿不施,后期视生长量酌情补施。一般插后4~5天,每亩用尿素7.5kg,并与丁草胺100ml混匀撒施;插后10~12天,复合肥10kg;、氯化钾5kg混匀撒施;插后15~20天,复合肥15kg撒施;齐穗后根据禾色和天气情况,可酌施粒肥。前期施用氯化钾,具有壮秆矮化作用,可有效提高水稻抗倒能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2.4 薄露灌溉,科学用水 采用薄露灌溉技术。前期泥皮水回青,泥浆水分蘖,80%够苗时露晒田,程度由轻到重。中期薄水速灌速排,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根系深扎,提高水稻抗风抗倒能力。抽穗扬花期回浅水,确保水分供给充足,提高结实率。灌浆黄熟期速灌速排,保持田间湿润,一星期放一次跑马水。后期不宜断水过早,在收获前10天断水晒田。    2.5 综合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通过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科学用水,以水调肥,提高植株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野丝占抗性较好,病虫害发生较轻,田间管理主要抓好防治稻纵卷叶螟和后期稻飞虱的为害。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适时施药防治。
评论
评论
发 布

《优质常规稻野丝占主要农艺性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