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时间:2022-11-11 11:53:30
来源:网络
浏览:91次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在空气潮湿时,病叶上的新鲜病斑上,有时甚至在未表现病斑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的水珠或蜜黄色菌胶,干涸后结成硬粒,容易脱落。在籼稻上的白叶枯病斑多半呈黄色或黄绿色,在粳稻上则为灰绿至灰白色。在感病品种上,初起病斑呈开水烫过的灰绿色,很快向下发展为长条状黄白色,在我国南方稻区一些高感品种上发生凋萎型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秧苗生长后期或本田移植后1~4星期内,主要特征为"失水、青枯、卷曲、凋萎",形似螟害枯心。诊断方法,将枯心株拔起,切断茎基部,用手挤压,如切口处溢出涕状黄白色菌脓,即为本病。如为螟害枯心,可见有虫蛀眼。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发生过白叶枯病的田块和低洼易涝田都要种植抗病品种。 2、 种子消毒。用强氯精浸种或80%"402"浸种。 3、 培育无病壮秧。选好秧田位置,加强灌溉水管理,防止淹苗。在三叶一心期和移栽前施药预防。亩用25%叶枯宁或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 4、 加强水肥管理。平整稻田,防止串灌、漫灌传播病害;适时适度晒田,施足底肥,多施P、K肥,不要过量过迟追施氮肥。 5、 大田施药保护。水稻拔节后,对感病品种要即早检查,如发现发病中心,应立即施药防治;感病品种稻田在大风雨后要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