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蛙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时间:2022-11-11 11:54:40
来源:网络
浏览:86次
为了减少美国青蛙产品的药残和养殖自身的污染,提高蛙产品品质,确保其食用安全,提高蛙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通过利用蛙沟、蛙田、田埂种植水稻和鱼牧草,养殖美国青蛙和草食性鱼类,形成蛙、稻、草、鱼产业链,对开展稻田生态养殖美国青蛙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养殖环境条件 1.养殖地点 垅田6.5亩,光照中等,每个田块0.5亩~2.0亩,交通、用电、排灌比较便利。 2.养殖用水 水质清新,未受任何污染,水量能够满足蛙田、鱼塘每日交换2~3次,2月~11月水温保持在15℃~35℃。 3.生态养蛙设施 建种蛙池3口,每口土池长6m、宽4m、深0.4m~0.5m。建蛙田36口,每口长9m、宽6m,共计1298平方米。在蛙田长轴边上各挖沟一条,长9m、宽1.0m~1.5m、深0.4m,蛙田与蛙沟之间筑一条小田埂,高宽各为0.3m,蛙田四周加高田埂至宽0.4m、高0.3m。插秧后在蛙田中挖"十"、"井"字沟,宽深各0.35m。建蝌蚪培育池4口,每口长7m、宽6m,面积42平方米。沿着各类培育池、每块蛙田和整个养蛙区域边缘打木桩,用尼龙筛绢布围,拉平拉直,并用竹、木片、铁钉将围网固定在木桩上,围网高1m,网脚埋入土壤中0.1m。各类培育池和蛙田单独对角设置进出水口,用尼龙筛绢布和方条木制作成长0.4m、高0.3m的拦鱼栅。养蛙区域四周开挖宽、深各0.5m以上的排洪沟,防止洪水入内。建鱼塘1口,面积2亩,水深1.5m,配套养殖草食性鱼类,放养5~6寸草鱼250尾/亩、老口草鱼100尾/亩、团头鲂100尾/亩,搭配放养鲤、鲫、鲢、鳙等220尾/亩,7月份再放养秋片草鱼1000尾/亩,鲢、鳙、鲤、鲫各100尾/亩,通过套养就地解决鱼种问题。 4.蛙田生态环境营造 种蛙、蝌蚪入池前1个月~2个月,将种蛙池、蝌蚪培育池清整、晒干、蓄水,并种植轮叶黑藻,放入少量水葫芦;每年6月~10月在蛙.田种植一茬水稻;3月~10月在蛙池、蛙田、蛙沟及整个养蛙区域的四周、边坡、沟堤、空闲地分别种植墨西哥玉米草,9月份至翌年4月份在蛙田、蛙池、堤面播种黑麦草。通过蛙、稻、草、鱼对接,发挥稻和草的繁衍、诱虫、避暑、保护等功能。 关于水稻栽培与管理,可选用汕优70、特优70等中、迟熟稻种,5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插秧,施粪肥500kg/亩、碳铵20kg/亩作基肥。第一次除草时用碳铵10kg、过钙15kg、氯化钾5kg,防治病虫害,并选用广谱低毒农药喷施。 关于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的种植与管理,可在每期播种和移栽前,施粪肥1000kg/亩~1500kg/亩,每茬施追肥4~6次,用碳铵60kg/亩或尿素50kg/亩、过钙15kg/亩;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及时移栽、除草、施肥、收割。黑麦草于每年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播种,用草种1.5kg/亩,12月下旬第一次收割,以后间隔25天~30天收割1次,翌年4月下旬结束,每次割草后施追肥1次,用尿素10kg/亩。墨西哥玉米草于2月下旬播种,用草种1kg/亩,3月下旬移栽,株行距0.3m~0.35m,4月下旬开始割草,中途间隔20~25天割草1次,每次割草后及时追肥,用尿素10kg/亩~15kg/亩,10月初结束。黑麦草和墨西哥玉米草很少发病,没有使用农药,黑麦草有部分发生弃霉病,常采用提药收割办法解决。 二、美国青蛙养殖 1.1999年从广东补充引进种蛙43只(♂),从江西补充购回种蛙(♀)40只,共计放养种蛙106组。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前进行初选,将雌蛙、雄蛙分开单独培育,2月以后第二次选种,3年共淘汰种蛙45组。种蛙分别达到体重280g~350g,体表丰满、光亮,种蛙活泼、好动。对每年10月、翌年2月春、秋季产完卵的亲蛙采取强化培育,投喂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饲料,多投喂新鲜活饵、动物内脏和颗粒饲料,要求做到喂好、喂饱。 2.每年以自然产卵为主,3月初,水温在17℃以上,作产卵准备,整理产卵池、捞除四周杂草和放入少量水葫芦。当水温达到19℃~20℃,雌蛙与雄蛙呜叫声大且持续时间延长时,将雌蛙与雄蛙按1∶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水温稳定在21℃以上,雌蛙与雄蛙抱对,呜叫活跃、频繁,晴天的早晨5时~7时尤其是雨后的第二天清晨产卵多,注意观察和及时收卵。 3.孵化前20天,将蛙沟、孵化池进行干池、整理、日晒。放卵前7天~10天,先蓄水20cm~30cm,用生石灰兑水泼洒消毒。放卵前1小时,将孵化网箱安装固定好,孵化网箱长2m~10m、宽1.0m~1.5m,网目60~80目,用无结节尼龙筛绢布缝制,网箱间隔0.8m~1.0m。先在网箱内的水面放一些杂草,蛙卵产出后1小时内立即将蛙卵捞出,移入网箱内孵化,避免卵块被种蛙搅散或因时间过长蛙卵经捞动易翻转而很难复位,进而易产生死卵。将蛙卵放于杂草面上,防止蛙卵沉入水底,及时将蛙卵平铺于水草上,并均匀分散,将白卵翻转复位使其保持黑色卵朝上,以利蛙卵的正常发育和出苗,蛙卵放养密度5000粒/平方米~8000粒/平方米。孵化时,经常观察以防止大风吹翻网箱。高温高热天气,保持孵化箱内水深30cm,并在网箱上方铺设遮阳网,加一定量的水,边进边排。 4.蝌蚪孵化出5天后,开始投喂蛋黄,每天投喂2~3次,每1万尾蝌蚪每天投喂蛋黄1~2个,以后视蝌蚪摄食情况逐渐增加。第7天~第8天,开始投喂黄豆浆,每1万尾每天投喂黄豆0.5kg,12天~15天内将蝌蚪移入蛙田的沟内、蝌蚪池进行培育,并继续投喂豆浆;每隔1天~2天施入人畜粪便1次,每次施粪肥50kg/亩。蝌蚪生长至体长4cm以上,开始投喂配合饲料,鱼粉、米糠、麦麸的配比为6∶3∶1,并经常投喂瓜果、豆渣、薯类、多维素;每隔2天~3天施入粪肥60kg/亩~100kg/亩,保持水位0.3m~0.4m。9月底以前,将蝌蚪集中专门培育,增加饲料中的植物性饵料含量,以推迟蝌蚪的变态期,待翌年2月开始及时分开稀养,强化培育,从而提高蝌蚪成活率。 5.蝌蚪饲养30天后,及时分养,放养密度1500尾/平方米~2500尾/平方米,待蝌蚪的前肢已长出时再分塘1次,放养密度调整为500尾/平方米~1000尾/平方米。 6.幼蛙养殖 蝌蚪完全变态前或幼蛙放养前,在每条蛙沟或蛙田上方距水面0.3m~0.4m处安装3~4盏黑光灯,在蛙沟或蛙田内放置好2~3个饲料台,蓄水至0.2m~0.3m。饲料台长1m~2m、宽0.8m~1.2m,用3cm~5cm的杉木方条钉成正反两面框架,再用40目的尼龙筛绢铺框底制成饲料台。蝌蚪四肢长齐、攀爬自如时,及时将幼蛙捞出,过数后放养密度调整为80尾/平方米~100尾/平方米。起初投喂蝇蛆、小虾和少量蛙料诱食,少量多餐,每天投喂4~6次,以后逐渐调整为每天投喂3~4次配合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0%~42%,每隔1天~2天清洗饲料台1次,每隔2天冲水1次,防止残饵霉变和水质恶化。每隔10天~15天分选幼蛙1次,将大、中、小蛙分开饲养。 7.成蛙养殖 规格为体重50g~100g的小蛙或体重150g以上的中蛙,放养密度为40尾/平方米~50尾/平方米,每天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半前、晚10点前不投喂,让幼蛙捕食各类昆虫。蛙田保持水深5cm~15cm,蛙沟水深0.3m~0.4m,每隔1天~2天加水1次,水温30℃以上时每天坚持连续冲水。冬季水温低,虫害少,9月~10月间应多投喂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并将稻草全部裁短回田,加满蛙田水至0.7m~0.8m,确保越冬安全。 8.病害防治 放养前15天,对各类培育池、蛙田用生石灰200g/立方米兑水遍洒;蝌蚪、幼蛙、中成蛙等按标准放养,适当密养;种蛙、蝌蚪、蛙苗进池前,放入10ppm~15ppm浓度的高猛酸钾溶液中浸洗20分钟~30分钟,每隔1天~2天冲水1次;勤换水,及时调节水质;发病季节,每隔15天~20,天对各类培育池和蛙田交替使用20ppm生石灰、0.5ppm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经常投喂鲜活饵料生物和多维素。按上述方法进行预防,发病少,用药少。 三、养殖结果与经济效益 3年共产蛙卵48.1万粒,孵化出蝌蚪31.2万尾,收稻谷4312kg,收成蛙6186.1kg,收鱼牧草103911kg,产鱼4760.8kg,其中草食性鱼类3570.3kg,创产值132025.43元,扣除成本64118.65元,纯收入64307.68元,投入产出为1∶2.06。稻田生态养殖美国青蛙,与工厂化集约式养殖相比,品质更优。 四、小结与讨论 1.蛙的饲料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残饵和蛙粪是蛙田的最好肥料,可改良土壤,供水稻、鱼牧草吸收;在水肥充足时,水稻、鱼牧草生长旺盛,高产,对直接养殖草食性鱼类和带动肥水性鱼类恰到好处;蛙田在养蛙的同时,交替种植水稻、黑麦草,各类培育池和蛙田四周大量种植墨西哥玉米草,对净化空气和水质,繁衍昆虫,直接为蛙类周年提供天然活饵,防高温、避天敌和吸收蛙田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等起了多元复合作用,生态效益显著。 2.通过建立稻田养蛙新生态,结合使用生石灰清塘、适当密养、加换水、改进投喂技术等措施,改变了单纯依赖药物和仅靠增加用药品种、次数和加大用药剂量等被动的蛙病治疗方法,降低了蛙病的发病率,减少了用药量和药物残留,确保了蛙类产品品质的提升和食用安全。 3.稻田生态养蛙的核心是减少污染和蛙病,蛙、稻、草、鱼均有较大的功能、空间和潜力,不断更新品种和种养技术,做好蛙、稻、草、鱼的对接,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稻田生态养蛙业持续发展,真正达到生态产品标准的最佳选择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