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时间:2022-11-11 11:56:21 来源:网络 浏览:86次
水稻主要经济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在栽培过程中要使三因素达到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早稻的生产过程中,应掌握好选用良种、播期安排、合理密植、科学排灌、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有效分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环节。结合笔者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环节,以供参考。  1 培育壮秧  1.1 选好秧田 昌江县早稻播种时间较早,一般于2月初进行。2月初气温比较低,为减少低温对秧苗的影响,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犁冬晒白的沙壤土田块。在播种前10d灌水沤田,除净杂草,实行三犁三耙,做到秧地平整。 1.2 施足基肥 施足基肥是培育壮秧的基础。在播种前秧田施腐熟的农家肥15 000~22 500 kg/hm2。 1.3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主要抓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技术环节。 1.3.1 晒种。浸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 d,以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势。 1.3.2 选种。浸种前将晒过的种子进行清水清选,选除空秕粒和杂物,提高种子净度。 1.3.3 消毒。用1%的福尔马林液进行消毒,或采用强氯精等消毒药剂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以杀灭种子表面病菌和虫卵,然后用清水洗净。 1.3.4 浸种。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4 h左右,让种子充分吸涨水分。 1.3.5 催芽。将充分吸涨水分的种子进行催芽,遵循高温破胸(38~39℃)、适温长芽、降温炼芽的原则,当芽长到达粒谷长时即可进行播种。 1.4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培育壮秧的关键,一般宜选择在立春后,雨水前播种。但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天气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来确定。此外,在播种时应做到稀播、匀播,过稀则浪费秧地,过密则会形成弱苗或徒长苗。一般早造常规种播种量500 kg/hm2,杂交稻种播量为187.5 kg/hm2。  2 施肥原则  昌江县早稻生产期间,气温变化是由低到高,降雨量由少到多,土壤中的肥料分解由慢到快。前期水稻根系不够发达,对养分的吸收缓慢,后期生长较快,但病虫害也较容易发生,根据这些特点对早稻的施肥必须按照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进行。 2.1 前重 在水稻生长前期施肥量多,一般占施肥总量的70%~80%,早稻从栽后返青到分蘖时期,要求有足够的养分才能早生快发,促早分蘖、多分蘖,以达到增加有效穗的目的。犁田时每公顷施猪牛栏粪15 000~22 500 kg/hm2,移栽时施复合肥375 kg作面肥,移栽后5-7 d施尿素225 kg,氯化钾75 kg。如发现稻苗生长不平衡,可在插后20 d左右看苗补肥,施尿素45 kg/hm2以促稻苗生长平衡。 2.2 中控 早稻从幼穗分化到孕穗期间,一般不施氮肥,因为这个时期水稻已经从营养生长阶段过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可视生长情况补充磷、钾肥。这个时期主要通过节水控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深扎,叶片挺直,茎秆粗壮,以利于通风透光,创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防止倒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3 后补 早稻生长后期,根据水稻长势情况,巧施穗粒肥,以达到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保持青枝蜡秆.提高结实率,促粒多、粒重,从而达到夺高产的目的。一般是在齐穗期施用尿素1 kg/hm2。  3 科学调控有效分蘖  水稻有效穗数是水稻产量构成的基础,一般具有4片叶以上的分蘖,且有较多而发达的根系,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里水分和养分供地上部生长和谷粒内容物的充实,成为有效分蘖穗。而不足3片叶的分蘖,长势较弱,不易成穗而成为无效分蘖。当有效穗达到要求时结合晒田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通常晒田的程度以现“鸡爪”根为宜,然后复水。  4 防治病虫害  昌江县早稻生产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秧苗枯心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害虫有:稻纵卷叶虫、三化螟等。防治措施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4.1 合理施肥沙壤田保肥水性能较差,易缺乏氮肥。合理补充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多施农家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早造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4.2 科学灌水本田插植期应深水返青(3 cm左右),浅水分蘖。分蘖够苗后排水晒田,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杜绝慢灌、串灌,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4.3 合理用药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应选用不同药剂防治。三化螟每公顷可用25%的杀虫双3 000 g,对水900 kg喷杀。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每公顷可用25%可湿性的叶青双粉剂1 500 g,对水1 125 kg喷施,每隔7 d喷1次,连续喷2~3次。纹枯病每公顷可用井冈霉素1500 g,对水1200 kg喷施。
评论
评论
发 布

《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