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西葫芦阶段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11-11 15:32:53
来源:网络
浏览:101次
保护地西葫芦不同的生育阶段,均有相应的病害发生及危害,根据这一特点,可针对性的防治不同生育阶段发生的不同病害,起到保护地西葫芦病害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目的。 1.苗期常见病害 1.1猝倒病 该病发病迅速,有时中午幼苗生长良好,下午幼苗倒地死亡,湿度大时出现白色霉状物,即菌丝体。 1.2立枯病 幼苗茎基部缢缩,病斑黑褐色,严重时瓜蔓折断,植株枯死。 猝倒病属鞭毛菌亚门引起的真菌性病害,除危害西葫芦外,还危害黄瓜、南瓜等瓜类蔬菜以及茄子、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雨水等传播。立枯病属半知菌亚门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苗期的主要土传性病害。温度在20℃左右,苗床湿度大、光照差、幼苗密度大病害发生重。 防治措施 ①对于老菜园一定要选用未种植过蔬菜的大田土为育苗土,并且采用营养钵育苗法。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苗床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以及危害。②苗床土消毒。育苗前应当进行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育苗土加入25%清土WP15~20克或50%地菌虫杀WP10~15克掺均拌匀,过筛后装钵。③发病初期用20%好苗WP500倍液,25%苗菌敌WP400~500倍液喷雾。阴雨天用25%清土WP适量与细沙拌均后,撒施苗床。 2.定植后结瓜前常见的病害 2.1常见的病害 2.1.1病毒病 干旱以及刺吸性害虫危害严重的年份发病重,在西葫芦上常见的病毒病主要有蕨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蕨叶病毒病引起上部叶片扭缩,变小变厚,植株生长不良或者停止生长,严重时植株死亡。花叶病毒病主要造成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班驳,植株生长不良。 2.1.2茎基腐病 该病已逐渐上升为西葫芦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我市北宿镇西故村菜农步得河的冬暖棚西葫芦在2004年受该病危害,植株死亡率达70%以上。发病植株茎基部土皮以上变褐色或黑褐色腐烂,严重时只留维管束,植株青枯死亡。前茬为豆类、瓜类作物的地块该病发生重。 2.1.3软腐病 由于冬暖棚内空气湿度大,该病在这一生育阶段时有发生,如在我市的冬暖棚西葫芦田内在2003年、2004年间发病率为20%左右。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从伤口侵入,造成伤口处湿腐伴有恶臭味。并且极易引起其它真菌性病害发生。前茬为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地块该病发生重。 2.1.4银叶病 该病主要引起全部叶片呈银灰色,叶柄颜色白而脆,极易折断。光合作用降低。2002年该病在寿光大面积的发生,减产30%以上。有相关报道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烟飞虱为害引起的,烟飞虱为害严重的年份发病重。但是从我市西葫芦银叶病发生危害症状发现,该病在结果期发生,果实出现畸形,并且生长缓慢。 银叶病可能是由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 2.2综合防治技术 2.2.1蚜虫与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虫害 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及时消灭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是防治病毒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技术措施。常用药剂是2%高粘阿维EC2000~2500倍液,50%得力克WP500~600倍液等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发病初期用10万单位的捷毒康水剂800~1000倍液,每喷雾器水加入阿司匹林片5片、豆汁750克、米醋150克混合喷雾。也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3天1遍连喷3遍,兼防银叶病。 2.2.2茎基腐病 是由半知菌亚门引起的真菌性病害,防治常用药剂25%清土 WP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WP1000~1200倍液灌根,也可在茎的基部施用药面进行防治。药面的配方:每1.0千克玉米面加入25%清土WP15~20克或50%地菌虫杀WP10~15克,把病部埋上。 2.2.3软腐病 防治该病常用药剂为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50%毕菌手WP500倍液交替喷雾,发病严重时2天1遍。也可采取施用药面的方法进行防治,药面的配制:每千克玉米面加入50%毕菌手WP8~10克或72%细菌角斑净WP10~15克,撒在病部。有真菌性病害并发的植株,在药面中加入70%甲基托布津WP8~10克。 3.西葫芦生育期常见的病害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3.1西葫芦生育期常见的病害 3.1.1黑星病 近几年随着保护地瓜类作物的种植,黑星病已成为西葫芦的主要病害。该病除危害叶、茎,还危害果实。幼叶初现水渍状污点,后扩大为褐色或黑褐色,易穿孔。茎上出现椭圆形或纵长凹陷黑斑,中部易龟裂。幼果受害初生暗绿凹陷斑,后发育受阻呈畸形果,果实病斑呈疮痂状,有的龟裂或烂成孔洞,病部分泌出半透明胶质物,后变成琥珀色块状。湿度大时,上述各病部表面密生煤色霉层。 该病菌与引起黄瓜黑星病的病菌都属于瓜疮痂枝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发育生长温度为2~35℃,适温为20~22℃,因此保护地西葫芦在每年的10~11月份以及翌年的2~4月份发病最重。 3.1.2枯萎病与急性枯萎病 枯萎病实生苗发病重,嫁接苗每年也有5%的发病,症状与黄瓜基本相似,进入结瓜期开始表现植株一侧或基部叶片边缘变黄,随植株的生长,变黄的叶片逐渐增多,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以致植株枯死。纵剖病茎维管束变为黄褐色。病原称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连作、土壤质地黏重、有机肥不腐熟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急性枯萎病,主要在嫁接苗上发生与危害,进入结瓜期开始表现,植株中萎蔫,早晚恢复,反复数日整个植株死亡,剖开茎,维管束不变色。该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引起该病发生的原因是:嫁接时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较差或者嫁接刀口吻合不完全,造成维管束对养分与水分的供应的缺失,不能满足植株的需求,致使植株萎蔫死亡。 3.1.3灰霉病 每年的12月份至翌年的1~3月份,保护地内气温低,该病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病菌侵染从生命力降低或者死去生命力的花开始,进而危害幼果,幼果的蒂部初为水浸状,逐渐软化,表面密生灰绿色霉,致果实萎缩、腐烂,严重时幼果呈灰鼠状。 病原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门真菌,危害适温为18~23℃,棚温31℃时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不扩展。因此该病属于低温型病害。 3.1.4白粉病 西葫芦生长后期该病大面积的发生,生长弱的植株在生长发育中期也可发病,发病初期叶面与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病叶黄枯。 病原称瓜类单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菌只在活体寄主上存活,高温干旱或者高温高湿交替出现,该病很容易发生与流行。 3.1.5叶缩病 该病是近几年常见的病害之一,上部叶片叶缘向上皱缩,叶片颜色深绿而厚,严重时叶缘变白色干枯。 该病属于生理性病害,调查发现前茬为西红柿的地块该病发生严重,是土壤缺钙引起的。与黑星病最大的区别,黑星病叶缘呈现鲜黄色,后期叶片有星状孔洞,叶缩病叶片不穿孔。 3.2综合防治措施 3.2.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综合抗性较好的品种有高寒、赛纳、法国冬玉等。 3.2.2种子消毒采用温汤或药剂浸种的方法进行种子消毒。用55~60℃温水浸种15~20分钟,或用800~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然后冲净再催芽。不仅起到杀灭真菌的良好效果,而且对病毒、细菌有良好的防效。 3.2.3加强管理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对于老菜地在满足氮肥需求的前提下,应当增加磷肥、钾肥、微肥的用量,实行平衡施肥。保护地西葫芦最好采用嫁接的方法种植,选用亲和力强的品种作砧木。试验证明黑籽南瓜比白籽南瓜亲和力强,后期植株生长势也强,白籽南瓜虽然亲和力也较强,但后期植株生长势弱。嫁接时,切口应当呈45度的角。覆盖地膜起垄栽培,有条件的地方定植行与操作行均用地膜覆盖,采用膜下灌水或膜下滴灌的节水措施,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合理的浇水措施,浇水时间应选在晴稳天气的中午进行,浇水前必须喷一遍内吸性杀菌剂。每天保证一定的放风、排湿时间,即使阴天也应当在中午小放风,放风时间的长短依据棚内温度而定,一般为0.5小时为宜,这样能够减少叶片结露,抑制病菌的萌发与侵入。 3.2.4药剂防治 防治黑星病常用药剂为50%加纳金WP500~600倍液,80%世高WP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 WP1500~2000倍液,2%加收米水剂300~400倍液交替喷雾,发病初期3天1次,连喷3次。防治枯萎病常用药剂为80%乙蒜素水剂1500~2000倍液,25%清土WP750~1000倍液,50%地菌虫杀WP600~800倍液,高锰酸钾800~1200倍液交替灌根。 灰霉病的防治在点花时加入25%立佳欣WP1000倍液,或用50%多霉威 WP500~800倍液,25%高露达水剂400~600倍液,50%嘧霉胺WP800~1000倍液喷雾,3天1次,连喷3次。 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在植株生长后期应当有针对性的防治,常用药剂为50%加纳金WP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800~1000倍液,50%多菌灵WP500倍液交替喷雾。 叶缩病的防治:增施12%过磷酸钙作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的保护地施用量为150千克,进入结瓜后,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加入99.6%高能钙800~1000倍液混合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