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选挖的竹笋
时间:2022-11-11 15:47:27
来源:网络
浏览:127次
竹笋,味美、肉嫩、无污染,是席上佳肴,而用其制作的笋罐头、笋干、玉兰片等,更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如何在不影响竹林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竹笋资源,合理选挖竹笋,增加竹笋产量呢?一、要看成笋时间。竹农有“九前冬笋怕春雨,九后春笋喜春雨;九前冬笋迎春烂,九后春笋清明出”的经验总结。竹笋受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冬至”为界,“冬至”以前形成的笋称为冬笋,冬笋大多难过春雨关,成竹率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后形成的笋称为春笋,春笋能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春笋出土后要经常检查林地,发现退笋要及时挖掘。二、要看竹笋形状。挖冬笋的最佳季节是“冬至”前后,如挖掘过迟,难免伤害已萌发的春笋,影响成竹。如因天气不良或劳动力紧张,挖笋时间稍推迟时,则要以笋的形状来判断挖留。竹农的经验是:“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酱;上头细、下头粗,春来成新竹”。如果笋形弯曲,两头尖、扁,或笋箨老化松散的,说明幼笋发育不良,应挖掘;若笋的茎部丰满呈“宝塔形”,根系发达,应留不应挖。三、要看立地条件。“高山笋不优,平地笋成竹,坡上出钩竿,坡下出良竹”。挖笋还要看立地条件,一般竹林地势越高,竹笋营养条件越差,生长发育缓慢,出土迟,成竹率低,竹材质量差,可适当多挖;平地竹林的幼笋大多营养条件好,生长发育快,笋粗壮,成竹率高,可多留少挖。四、要有“隔土找黄金”技术。竹叶浓绿带黄点竹为孕笋竹,在其周围表土龟裂处挖掘,即可获笋。有人则把毛竹分为所谓的“公”与“母”,成熟的毛竹第一节如果分枝成双、对称生长,则为母竹,其周围定有竹笋;第一节若为单枝,则为公竹,无笋。找到孕笋竹后,要仔细观察母竹顶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笋生长的地方。另外,每条竹下部都有一条主竹鞭,此竹鞭走向与第一节对称竹枝组成的平面平行,笋总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总之,在竹笋选挖的同时,要注意蓄留竹用笋的密度和均匀度,防止顾此失彼。挖笋后,一定要及时做好培土、埋鞭,穴和坑要用土填平,以防积水、烂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