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时间:2022-11-11 15:52:35
来源:网络
浏览:117次
(一)种子贮藏与处理种子休眠期长达120天,如刚采收后的种子,需打破休眠,可将种子放在温度3℃下5天,并用100ppm的赤霉素处理促进发芽。种子发芽属需光性。忌干燥贮藏,采收的种子宜于荫凉处风干2―3天,后用等量河沙与种子混合,保持适宜的湿度,装进箱子内埋藏于土中,以利发芽。(二)露地栽培种子细小,土块要打碎,整细,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饼肥70一80公斤,硫酸铵1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4公斤,肥料与土充分混合,作畦宽1.3一1.5米(连沟)的高畦,畦面耙平,多行撒播,每亩需种量0.7公斤。播后用脚踏实,不覆土,水喷洒后盖地膜或无纺布,保湿和增高土温,可提早出土,出土后及时揭膜。2片叶子时开始间苗,第1次间苗,距离7―8厘米,第2次间苗15―20厘米,定苗最后距离l5―20厘米见方。天干时需及时浇水,每亩浇水量l000公斤。生长期间,如缺肥需追肥1―2次,每亩施尿素7―8公斤(液施0.3%)。幼苗供食,播后30一35天采收。陆续采收叶片者,播后40一50天开始采摘。(三)保护地栽培利用酿热温床或日光温室以及塑料棚在冬春季节进行促成栽培,效益颇高。多用于“芽紫苏”栽培上,即将种子撒播于温床或塑料棚,当长至真叶3―4片时,用剪刀齐地面剪断,装箱出售,注意发芽后尽量照光并保持湿气,防止干燥,使幼苗嫩而鲜艳。另一种保护地栽培方式是先在温床中育苗,当真叶长至3―4片时移植于另一保护地,每3―4株为一丛,行丛植,丛距10―12厘米,育苗期间可用黑色薄膜行早晚覆盖,使日照缩短到每天6―7小时,以促进花芽分化。但移植后不再进行遮光短日处理,但要保持温度20℃左右。一般6―7片时抽穗,穗长6―8厘米时,及时采收,以每l0一15株扎为一把上市,产品以花色鲜明,花蕾密生为上品称为“穗紫苏”,品种宜选矮性品种。作为采叶为目的时,冬季低温短日照期间紫苏行保护地栽培时,可在真叶3―4片时,开始进行夜间以电灯进行补光处理延长光照至14小时,可抑制花芽分化,增加叶数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