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栽培要点
时间:2022-11-12 09:57:38
来源:网络
浏览:135次
一、生姜优良品种 适宜我地种植的生姜品种有: 1、来凤生姜。根茎表皮灰白色,光滑。纤维少,质脆,叶辣。 2、黄爪姜。植株较矮。根茎皮淡黄色,芽带淡红色,节间短缩。肉质致密,叶辣。单株重0.5公斤。 3、竹姜。植株生长势强。根茎节间长,稍细小,根茎长度可达16.7―20cm,芽红色。纤维少,适于加工。单株重约0.5公斤。 4、密轮细肉姜。株高0.6―0.8cm,叶色青绿。根茎皮淡黄色,肉淡黄色,嫩芽紫红色,簇状分枝较密,成双排行。肉质致密,纤维较少,味较辣。单株重0.5―2公斤。 二、种姜贮藏和播种前处理 种姜贮藏:霜降前后选择晴天采收,切除茎叶,抖净泥土,随运随贮藏。姜的贮藏采用沙藏,一层沙一层姜,保持温度高于10℃,湿度较高时,可贮藏6个月以上。 播种前种姜处理: ①选种消毒。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②晒种催芽。为了出芽快而整齐,在播种前一星期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翻晒数天,使姜皮变干发白,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使其头朝外,一层层放好后,再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放于灶的上部,保持筐内湿润和20℃―30℃的温度,经过20余天幼芽长1厘米左右取出。也可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维持20℃以上的温度进行催芽。催芽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 三、生姜高产优质栽培应掌握的技术环节 1、适时播种。一般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每块种姜应以50―100克为宜。若以50厘米×15厘米的田间栽培进行株距计算,每亩可用姜种150―250公斤。每亩可栽8000―9000株。 2、整地施肥。选择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土,深翻曝晒。每亩应施放腐熟牛、猪圈肥2000―2500公斤,或浓人畜粪水70―80担作为底肥,还可增加20公斤的复合肥。姜不宜连作,防止姜瘟发生危害。将土地平整开沟,做成厢宽1.2米,沟宽30厘米的高窄厢,每厢均匀纵开种植沟3条,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18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栽培。 3、加强田间管理。 ①搭棚遮阴。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对生长又有好处。因此在播种出苗,秧苗高达15厘米以后,应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铺盖稀疏杂草,挡住部分阳光,降低照射强度,以利植株生长。到了秋天光照强度减弱,再撤去阴棚。 ②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生长前期中耕适当深些,到了中后期植株较大,应实行浅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层,防治姜块露出土面降低质量。通过培土,将原来的栽植平行逐渐变成垄行,使土壤滤水和透气。 ③追肥。姜在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掌握先淡后浓的原则施用。在生长的前期由于植株不大,需肥较多,应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粪水中加进0.5%左右的复合肥,在晴天进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4、病虫害防治。姜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是姜腐败病(姜瘟)危害严重。其发病的时间多在立秋前后,尤其是在阵雨多、地势低洼积水的情况下最易引起发病蔓延。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尖端开始枯萎,以后沿着叶脉变黄,经过数天以后,整个植株茎秆、叶片变为黄褐色而逐渐枯死,严重时成片死亡。姜块开始发病,出现水浸状黄色病斑,并逐渐软化腐烂 , 发出恶臭味。 防治方法: ①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栽培; ②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种块消毒; ③选择排水、肥沃疏松的土地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 ④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 ⑤发病后及时用 50% 代森铵1000 倍液喷雾 2-3 次。 5、 采收与留种。姜的采收与其他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8月初即开始采收嫩姜,10 月中下旬至 11月份采收老姜,大约在6月中下旬可以采收种姜, 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