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拱棚韭菜栽培技术

时间:2022-11-13 03:38:59 来源:网络 浏览:116次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一、品种选择应选择抗病虫、抗寒、耐弱光、商品性好、高产、耐贮的品种,如:河南791、天津大黄苗、汉中冬韭等优良品种。

二、扣棚前的管理及扣棚立冬前后割去地上部枯叶,并将畦清除干净,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消毒,并用乐斯本和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顺垄喷灌根部,防治韭蛆和灰霉病。在韭菜垄间开沟追肥,每亩用细碎有机肥1000—2000公斤,或腐熟的干鸡粪300—50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适量追施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等微肥。施肥后浇1次透水,待水渗下后,在垄上撒一层1—2厘米厚的细沙。立冬前后扣棚。拱棚宽3米,高1—1.2米,长50—70米,东西走向。拱杆用宽5厘米的竹片,拱间距为50—60厘米,用木棍做支柱,拱顶及两端用铁丝相连。覆膜后每隔1.5—2米用一道压膜线压紧,覆盖草苫,北侧用玉米秸设立风障。

三、扣棚后的温、湿度管理扣棚初期一般不用揭膜放风,白天保持28—30℃,夜间10—12℃。韭菜萌发后,棚温白天控制在15—24℃,当气温超过25℃时要注意放风排湿,夜间掌握在10—12℃,*不低于5℃,若气温降低,夜晚覆盖草苫保温,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每一刀韭菜收割前5—7天要降低棚温,使叶片增厚,叶色深绿,提高商品质量。收割后棚温可适当提高2—3℃,以促进新芽萌发。以后各刀生长期间,控制温度上限比前一刀高2—3℃,但不能超过30℃。昼夜温差控制在10—15℃。

四、扣棚后的肥水管理一般头刀韭菜生长期间,不需追肥浇水,防止地温降低和湿度增加。头刀韭菜收割后7—10天浇水,韭菜长至10—15厘米时再浇*。第3刀韭菜水分管理同第二刀。扣棚后每次浇水量要小,忌大水漫灌。结合浇水追施硫酸钾复合肥,每亩顺水冲施5—10公斤。收割前可结合喷药适当喷洒一些叶面肥和生长素,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

五、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由于拱棚这种密闭的环境下,湿度较大,极容易引发灰霉病和疫病等病害的发生,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主要防治措施。首先应选择地势干燥、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韭菜生长期间尽量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灰霉病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喷*;疫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韭蛆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

六、适时收割对于一年生的根株,要收割2—3茬,二年生以上的根株,可收割3—4茬。韭菜以7叶1心为收割标准,以清晨收割*,收割时,以割到鳞茎上3—4厘米黄色叶鞘处为宜。边割边捆边装筐,为保持韭菜新鲜,防止失水或遭受冻害,在运输过程中,在筐上要覆盖棉被等保温物,提高商品价值。

评论
评论
发 布

《小拱棚韭菜栽培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