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疮痂病为马铃薯“美容”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一块马铃薯,看上去斑斑点点,像疮又像痂;摸上去坑坑洼洼,粗糙不光滑。这种病在长期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尤其多发。种植的农户也很纳闷:看上去这么丑,切开一看里面不烂——到底是啥原因呢?答案简单,这就是疮痂病。患了这种病,自家种,自家吃,“毁容”不要紧;可要是拿出去卖,就因为这个“卖相差”,这“毁了容”的马铃薯就没人要了。
疮痂病实际上是一种土传病害,除了侵染马铃薯,还侵染甜菜、芜菁甘蓝、胡萝卜等。诱发疮痂病的病菌可通过种薯传播,也可由染病土壤通过农具、风和水等途径传到新的田块中。就是说,从这个田里走到那一块,就把病菌带过来了。
一、治病先“把脉” 疮痂病菌有两种类型:普通疮痂病菌和酸性疮痂病菌。疮痂病的侵染通过块茎的皮空、气孔或伤口,大多发生在块茎发育的初期。普通疮痂病多在沙质土壤、pH5.5~7.5、土壤温度20~22℃、干燥的条件下*容易发生。现实中,在酸性土壤中添加过量的碱性物质,例如石灰、厩肥后,常会突然诱发本病。本病菌在微碱性的土壤中可以存活很久,在强酸性土壤中则难以存活。酸性疮痂病菌则在pH4.0的酸性土壤中仍能生长,但在土壤中存活的能力不如普通疮痂病菌。
二、疮痂病防治结合
1、种薯处理: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农用链霉素+滑石粉包衣。
2、土壤处理,使用疮痂净、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增施酸性肥料调整土壤pH值。
3、不施用未沤好的土杂肥,并在结薯后的2周内保持土壤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