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露地及保护地栽培的黄瓜都会普遍发生,尤以大棚黄瓜受害损失较重。此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如条件适宜,短期内就可使全棚瓜秧枯黄,严重影响黄瓜产量。
1. 发生特点 黄瓜霜霉病是由藻状菌纲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 。苗期子叶感病后,初时病部退绿,逐渐现出不规则病斑,潮湿时,子叶背面病斑长出灰黄色霉层,并随着病情发展而急速变黄、枯干 。真叶发病后,初呈淡黄色或黄绿色圆形小斑,扩展后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潮湿时叶背长出一层浓黑色的霉层,成株期发病,一般中下部老叶先受害,病叶自下向上蔓延,严重时,除瓜蔓顶端几片新叶外,茎、卷须和花梗受害枯黄,随病情的恶化,可使整个植株枯死。 周年种植黄瓜的地方全年都可以发病,保护地黄瓜霜霉病是露地病害的初次侵染源,病菌孢子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高湿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叶片上存在的水滴或水膜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霜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是20-24。C,低于15。C或高于28。C则不适宜发病。温度越高,发病越轻。一般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日夜温差大,植株表面结露多的塑料棚室发病较重。
2. 防治办法 ⑴ 培育无病壮苗 首先要选用适于棚栽的抗病良种,如津杂2号、1号,津研2号、4号、6号及早丰1号、中农3号等,打下防病基础。播种前,每平方米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克与土拌匀撒施,控制苗期病菌浸染。定植前,在畦上用25%甲霜灵700倍液浇施,定植前*每亩用45%百菌清烟熏剂250克熏蒸大棚空间,可有效杀灭大棚内的病菌,此外还要严格防止有病苗带入棚内。 ⑵ 加强健身栽培 如通过增施磷钾肥;实行棚内地膜覆盖栽培;采用膜内软管滴灌;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糖液(用磷酸二氢钾50克+尿素500克+白糖500克,兑水50公斤喷施叶面,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喷雾后结合放风排湿等措施,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⑶ 调节棚内生育环境 主要是调节棚内温湿度,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菌繁衍和侵染但又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的环境条件。温湿度管理可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C 时,于日出后,采用加温或利用温室使效应使棚内温度尽快升到30。C,这时开始通风降湿,当相对湿度降至60%-70%时,再很快升高温度至30。C,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下午将温度降至20-25。C,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傍晚放风2-3小时,然后闭棚,此时如湿度超过83%,应把温度降到10-13。C,以控制病害发生。 二是日平均气温超过15时,白天管理与上述相同,晚上整认通风,降低湿度。灌水在晴天早上低温时进行,灌水后,立即闭棚,温度上升到35-40。C后,大开门窗通风排湿,待棚室温度低于25。C时,闭棚升温到32-35。C,持续篇小时后,再加速成通风排湿,以缩短植株叶面保持水膜和水滴的时间。 此外,大棚黄瓜发病后,可采用高湿闷棚法杀菌。方法是:选择晴天上午,关闭门窗,升湿到45。C,持续2小时,可控制病害蔓延。在闷棚前*应浇透水,温度计必须挂在与植株生长点相同高度的位置,并摘去近地面20厘米的的病叶。闷棚结束后要缓慢降温到正常的温度,闷棚时若温度超过48。C,应及时通风换气,4天后再进行1 次,以后每隔10天进行1次。 (4)及时用药防治 当大棚黄瓜霜霉病出现中心病株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将整片叶子浸在装有100倍浓度杀毒矾或200倍浓度百菌清的药液中1~2秒钟,2~3天后病斑干缩,病情得到控制。同时用20%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用250克于晚上闭棚后熏烟,将药按4~5点均匀分布在棚室内,用暗火点燃,着烟后关闭棚室,次日早晨通风,隔7-10天熏1次,视病情连续进行3~4次。或每亩用5%百菌清粉剂1公斤喷粉,每7天进行1次,连续3~4次,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250倍液等药液喷雾,一般7~10天喷1次,喷雾后要进行通风降温,可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