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的灰霉病

时间:2022-11-13 05:26:15 来源:网络 浏览:128次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苗期染病,受害茎、叶呈水浸状腐烂。成株染病,始于近地表的叶片,初呈水浸状,后迅速扩大,茎基腐烂,疱面上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天气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霉层由白变灰变绿;湿度大时从基部向上溃烂,叶柄呈深褐色;留种株花器或花柄受害后呈水浸状腐烂。

病原BotrytiscinereaPers.∶Fr.,称灰葡萄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分生孢子梗丛生,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具隔膜,青灰至灰色,或棕灰色。分生孢子簇生,广椭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2~18×9~13μm。菌核扁平或圆锥形,黑色,发育适温20~25℃,最高30~32℃,最低4℃。气温13.7~29.5℃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但低温区萌发率高,最适温度21~23℃。分生孢子抗逆力强,自然条件下经138天仍可萌发。该菌除为害莴苣外,还可侵染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有性态为Scleroliniafuckeliana(de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体,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遇有适温及叶面有水滴条件,孢子萌发产出芽管,从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上侵入,病部产出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后逐渐形成菌核越冬。该病发生与寄主生育状况有关,寄主衰弱或受低温侵袭,相对湿度高于94%及适温易发病。

防治方法(1)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深翻,减少菌源。(2)加强管理,增强抗病力。(3)棚室喷撒6.5%甲硫•霉威或5%春雷•王铜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次1kg。(4)露地于发病初期喷洒40%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咯菌青悬浮剂1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55%嘧霉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视病情,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评论
评论
发 布

《油麦菜的灰霉病》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