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角斑病的防治

时间:2022-11-13 05:52:29 来源:网络 浏览:143次

病虫害图片

黄瓜角斑病的防治

黄瓜角斑病的防治

黄瓜角斑病的防治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

瓜条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下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浙变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瓜条受害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浩瀚高科农业专家提醒:角斑病易与霜霉病混淆而用错药,使病害屡治不愈。一般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病菌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发病的适宜温度18一26℃,相对湿度75%以上,湿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风雨过后病害易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种植过密的地块,病害均较重。

【病因】病菌附着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病菌存活期达1~2年。借助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操作传播,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植株。用带菌种子播种后,种子萌发时即侵染子叶,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潜育期常较从气孔侵入的潜育期短,一般2~5天。发病后通过风雨、昆虫和人的接触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棚室栽培时,空气湿度大,黄瓜叶面常结露,病部菌脓可随叶缘吐水及棚顶落下的水珠飞溅传播蔓延,反复侵染,因此,当黄瓜吐水量多,结露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此病的侵入和流行。露地栽培时,随雨季到来及田间浇水,病情扩展,北方露地黄瓜7月中下旬达高峰。

此病发病适温24~28℃,最高39℃,最低4℃。在49~50℃的环境中,10分钟即会死亡。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叶面有水膜时极易发病。 因此,此病属低温、高湿病害。

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夜间饱和湿度持续超过6小时者,病斑大。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时间少于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而且时间长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夏季气温较高,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高发期,该病主要侵染黄瓜的叶片、瓜条、茎蔓等部位,由于其在叶片上的危害症状与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症状相似,所以给选择防治措施带来一定困难,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菜农要及早采取措施防治:

(1)选用耐病品种。

(2)从无病瓜上采种。

(3)种子处理。瓜种可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4)加强栽培防病,无病土,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评论
评论
发 布

《黄瓜角斑病的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