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的种植技术

时间:2022-11-19 07:27:48 来源:网络 浏览:161次

胡椒的种植技术

胡椒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重要香辛作物,又名古月、黑川、白川。它既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也具有一定药性。胡椒性温热,能散寒。胡椒有防腐抑菌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鱼虾肉毒。胡椒品种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大叶种和小叶种(抗性较强)两个类型。

胡椒的生长习性

胡椒生长于荫蔽的树林中。生长慢,耐热、耐寒、耐旱、耐风、耐剪、易移植。不耐水涝。栽培土质以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排水、光照需良好。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省区均有栽培。原产东南亚,现广植于热带地区。

胡椒种植前准备

1、胡椒园地的选择和规划。胡椒怕积水,应选缓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和透水好的土壤种植。胡椒园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3~5亩为宜。胡椒园地最好为长方形,东西走向,周围营造防护林或保留原生林带。胡椒园地应有排水系统,排除积水。胡椒园地四周离防护林2米,离胡椒2.5米,挖大沟,沟宽约100厘米,深80厘米;园内约每隔15株设一条纵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行间设小沟,使互相连通,以利排水,减少水害和病害。

2、开垦。先划出防护林带,接着深耕30厘米,除净园内树桩、树根、杂物等。坡度在5°以下的修大梯田,田面宽6米种二行。坡度有5°以上的修小梯田,种一行。梯田内侧挖一条小排水沟。在平地、缓坡地和大梯田。也可采用垄栽,有利于排水和防病。植塘穴宽80厘米,深60厘米,挖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曝晒一个月后回土,施充分腐熟、干净、细碎的有机肥30公斤,过磷酸钙0.25~0.5公斤,与表土充分混匀踏紧,做成土堆,准备定植。

3、开穴。一般株行距2×2.5~3米,土壤肥沃可用2×3米,瘦瘠地可用2×2米。穴宽80厘米,深60厘米,挖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曝晒一个月后回土(表土为先),回土前施以诺生物有机肥5公斤(或发酵腐熟含磷肥的有机肥10公斤),与表土充分混匀踏紧,做成土堆,准备定植。

4、支柱。现在一般用石柱。粗12~15厘米,长约2.5~3米(包括入土部分50~70厘米)。提供胡椒攀缠生长的树叫活支柱。目前采用的活支柱有刺桐、厚皮树、牛尾棱、萍婆树、槟榔、椰子、菠萝蜜等。采用活支柱应注意修枝和施肥管理。还有一种支柱是石柱。一般石柱茎部粗13~15厘米,端部粗10~12厘米,长约3米(包括入土部分70厘米)。且大小比较均匀。石柱靠近地面部分的直径如小于12厘米则容易被强台风刮断。

胡椒的繁殖和育苗

胡椒的繁殖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主要是扦插繁殖,它是生产上最普遍采用的繁殖方法。有性繁殖只用于选育种,生产上极少采用,此处不讲有性繁殖。

1、育苗地整地,选择静风环境,平地或缓坡地,靠近水源,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作育苗地。在育苗前一个月进行深耕细耙,清除石块和杂质,充分暴晒土壤,整平整细,然后按畦宽100—120厘米,高25—35厘米开沟理墒,沟宽40厘米,畦长视育苗地长度而定,四周开好排水沟。

2、扦插繁殖,选择生长正常的1—2.5年生幼龄植株作为母株,在5-6个月间从母株上剪下蔓龄4-6个月,蔓粗0.6厘米以上,各节上有发达的活气根,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顶部两节各带一条分枝及12-15片叶的主蔓,然后剪成30-40厘米长,具5-7节的插条,每插留下两面三刀条分枝,把多佘的分枝切除.插条应随切随剪,剪口蘸水或插条下部不带分技的蔓节浸入水中15-20分钟,最好当天切取育苗当天育苗.宜在阴天或晴天下午气温降低,光照减弱时进行取条育苗,在整好的育苗地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然后将插条按8-10厘米排在面上,使气根紧贴斜面土壤,保持顶下第一节露出地面,然后分别由下至上覆土(利用开第二行沟土)压实,及时淋水,淋水时要做到随育随淋,最后在畦上搭棚遮荫,荫蔽度保持在意80—90%,以创造一个潮湿凉的环境条件,提高成活率。

3、育苗管理,胡椒育苗期间,要加强苗圃管理。晴天,每天淋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插条发根(一般10—15天)后,淋水次数可逐渐减少,可以2—3天淋一次,育苗头20—25天,插条长出新根,顶上两节的开始生长时,便可挖起移到椒园内定植,育苗时间过长,根多且长,新蔓抽出纤细,定植时易伤根伤蔓,影响成活及生长。起苗时应先把苗床淋透后再挖苗,避免伤根。把长得过长的根及新蔓剪掉,只留用5—10厘米及新主蔓2—3节,以利植株生长,最好当天挖苗当天定植。

4、营养袋扦插育苗,营养袋苗便于长途运输,同时可提高苗的移栽成活率,在育苗时如苗用于出售或苗圃距椒园远时最好育营养苗。

①配制营养土:营养土配制是培育营养袋苗的关键,营养土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和质量,配制营养土用的基质要根据苗圃地周围的条件而定,一般用森林土与火灰混合加适量普钙,比例10:1:0.2为宜,目的是使营养土养分充足,能满足苗期对营养的要求,结合配制营养土用多菌灵300倍或甲基托抪津500倍液喷洒进行土壤消毒。

②营养土装袋:将配置好的营养土用网眼0.8X0.8厘米细铁筛筛过,把材料混合均匀,装入规格10X13厘米的塑料膜袋中,然后全齐地摆放在苗床上,摆放袋数以方便管理为准,一般以每行20袋为宜,要求装袋要满摆放要端正,袋袋之间要压紧不留空隙,苗床摆满后用土将苗床四周的袋子围起,高度以袋子高度的二分之一即可,以保持苗床的水分和温度,一般亩摆放11万袋。

③营养土装袋摆放好后1-2天,即可扦插,扦插时用小木棍在袋中插一小洞,顺孔把处理好的扦条插入.然后用手轻踏袋土,使营养土与插条充分接触,并及时淋水,淋水做到随插随淋,以后隔天或2-3天淋一次水,插条发芽生根后确保袋内湿润,满足生长所需的水分即可,最后在畦面上搭棚遮荫,荫蔽度保持在80-85%,以创造一个潮湿阴凉的环境条件,提高苗的成活率。

胡椒的种植技术

1、定植:在春、秋两季的阴天和晴天的下午进行, 定植宜在阴天和晴天的下午进行。土壤湿度过大时不宜定植。盖草、遮荫和淋足定根水。淋水用种植宝1000倍液,即10公斤水1瓶盖(1升瓶),成活后淋水可逐渐减少。

2、定植方法。定植方向应与梯田的走向一致。定植时距支柱20厘米,挖穴深30厘米,坡面成50°斜面,并压实。种单苗时,种苗对着柱放置;种双苗时,种苗对着柱呈“八字”形放置。每条种苗上端1~2节露出土面,种苗根系紧贴斜面,分布均匀,自然伸展,随即盖土压紧,在种苗两侧施腐熟的有机肥5公斤,然后再回土做成中间呈锅底形的土堆,盖草、遮荫和淋足定根水。荫蔽度80%~90%为宜。植后1~2天淋水一次,成活后淋水可逐渐减少。定植一年内都要保持荫蔽,切勿让太阳晒坏胡椒头,引起幼苗死亡。定植后如有死株,要及时补种。胡椒苗抽出新蔓时,要及时栽支柱。此外,要注意松土、除草、施肥和绑蔓。

3、施肥

①幼龄胡椒施肥,应以含氮较多的水肥为主,配合有机肥和少量化肥,贯彻勤施薄施,生长旺季多施的原则。春季施有机肥和磷肥。每株施腐熟的牛粪堆肥30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并结合施肥时进行扩穴改土。在植株两旁和胡椒头正面轮流穴施。初次肥穴在胡椒头一方,穴内壁离胡椒头60厘米。使肥穴和定植塘穴连通。肥塘穴宽30厘米,长80~100厘米,深70厘米。施肥时选将表土回穴至一半,然后下肥,将表土和肥料充分混匀,回土时要压紧,并稍高出地面。以防肥穴积水。扩穴改土应在植株封顶放花前完成。

②生长正常期,每隔20~30天施水肥一次。水肥由人畜粪尿和绿叶沤制而成。一龄胡椒每次每株施2~3公斤。如果水肥浓度低,每担可加复合肥0.2公斤。水肥一般在植株正面和两旁轮换沟施。在每次割蔓前施一次质量较好的水肥和每株加强复合肥0.1公斤,以促进植株生长。冬季一般不宜施速效氮肥。应施钾肥和复合肥。每株0.1公斤,也可施火烧土,每株10~15公斤,以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③结果树施肥:应根据胡椒开花结果的各个物候期对养分的需求进行。一般每个结果周期施肥4~5次。每株施肥量大致为:牛粪或堆肥30~40公斤,饼肥1公斤,水肥40~50公斤,尿素0.2~0.3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氯化钾0.4公斤,复合肥1公斤。

胡椒园地的管理

1、整型修剪。目前我国主要植胡椒区,一般采用留蔓6~8条,剪蔓4~5次的整型方法,定植后2~3年封顶投产,产量较高。中小胡椒抽生新蔓时,多余的芽和枝蔓要及时切除。结果胡椒顶部树冠过大和枝条过密时,必须把顶部的老弱枝和徒长枝剪除,外围过长的枝短截,保持树冠上下平衡,大小一致和通风透光,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2、绑蔓、摘花。中小胡椒及时绑蔓,能使气根发达和牢固地吸附于支柱上,在新枝蔓长出3~4节时,每隔10~15天绑蔓一次。用柔软的麻皮在蔓的节下将几条主蔓分布均匀地绑于支柱上,尽量使主蔓每节都紧贴于支柱上。在换柱的方向,主蔓间的距离要宽些。便于以后更换支柱,结果胡椒每年绑蔓1~2次,每隔50~60厘米用塑料绳绑蔓一道。胡椒一年四季都可开花结果。中小胡椒必须摘花,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长。二龄植株,冠幅达120厘米以上时,可保留植株下部花穗,让其结果,但要加强施肥管理,才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可结果胡椒,在海南省一般留春花,湿度较低的地区,一般留春花、夏花。其他季节抽生的花穗,一律摘除。

3、胡椒怕积水。在雨季,必须及时做好胡椒园地的排水工作。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水。最好采用喷灌。起畦栽培的,也可进行沟灌。沟灌水位不能超过垄沟的2/3,让其慢慢渗透。一般不宜采用淹灌,防止水害和病害传播。

胡椒的病害防治技术

我国胡椒有31种病害,其中主要病害有胡椒疽病、胡椒细菌性叶斑病、胡椒花叶病、胡椒枯萎病、胡椒根结线虫病,次要病害有炭瘟病、根腐病(红根腐病、褐根腐病、紫根腐病)等。

1、胡椒瘟病

胡椒瘟病亦称胡椒基腐病、速衰病、黑水病,是世界胡椒种植区最重要的胡椒病害。1926年在印度桑德腊曼首次发现,以后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和南美与非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发生。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胡椒大量减产和重病椒园被迫荒弃。我国海南省1960年首次大面积流行胡椒瘟病,摧毁了大片胡椒园;到1969年胡椒面积才恢复,但1970~1972年又遭胡椒瘟病为害,78%的胡椒园又被此病摧毁,给我国胡椒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此病在广东、云南、广西的胡椒种植区也有发生。

症状表现:胡椒植株的根系、主蔓基部、枝蔓、叶、花、果都受侵害。后期,外表皮变黑、腐烂、脱落,从腐烂的木质部流出黑色液体(黑水病因此得名)。主蔓基部染病腐烂的植株,整个叶蓬变得无光泽,叶色暗淡,呈失水状,叶片凋萎和脱落。如天气干热,这类病株可在几天之内骤然青枯,最后和嫩蔓一起转为黑色,枯死的嫩蔓可一节一节地脱落。

流行规律:胡椒瘟病的流行与胡椒园的土壤类型、地形地势、栽培措施及当年的降雨情况有密切关系。一般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低洼积水处发病早、病害重;反之土壤沙质、排水良好的病害轻。椒园集中,又无防护林,或换柱绑蔓时扭伤椒头,或雨天在病园除草,或不及时清除病株和喷药预防的胡椒园,在多雨年份,特别在台风多的年份常易发生流行。每年3~4月份开始在少数植株上发病,8~11月是瘟病流行时期。

防治方法:

①选址建园:新建胡椒园要搞好土地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即选择透水性好和易排水的土地种胡椒;胡椒园不宜过于集中,每个胡椒园面积以3~5亩为宜,四周种好防护林;园内要修好梯田或等高起畦,挖好环园排水沟和行间小排水沟,防止病菌借流水传播;低平地段筑土墩种椒。

②使用无病种苗:不在病园剪蔓作插条材料,并且应在无病的地块育苗。

③加强抚育管理:除草、施肥应在晴天进行,并注意不伤椒头和根系;适当修剪贴近地面的枝蔓,降低椒头湿度和减少下层叶片染病;及时培土使椒头高出地面,防止椒头积水和病菌随流水侵害椒头;及时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和病、死的胡椒头;不偏施氮肥;椒园行间种植覆盖植物或用干草作死覆盖,以减少病菌流水传播和下雨时溅散传播。

④及时掌握病情,做好病区隔离:病害流行季节,特别是台风雨期,要派专人检查各园病情,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施药防治,并封锁和隔离病区,禁止人畜进入,病区用过的农具不要带到无病园。田间管理时要先无病园,后病园。雨天土壤湿润时停止在病园除草、施肥等农事活动,以减少人为传播。

⑤发病初期应对发病中心区(株)及周围植株喷施1%波尔多液,或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并且用1%硫酸铜溶液或1%波尔多液喷洒病区的行间土壤。及时挖除病死植株,运出园外烧毁,病穴土壤要挖开暴晒或淋灌1%硫酸铜溶液消毒。

2、胡椒细菌性叶斑病

胡椒细菌性叶斑病是胡椒种植区的重要病害之一。1962年在我国海南省的一些胡椒园开始零星发生,1966年后此病逐渐普遍和严重。70年代初在海南省万宁县大面积流行,重病植株叶片落光,枝蔓干枯而失去生产能力,直至整株死亡。在一个重病农场,36个胡椒园的病株率73.8%,死株率35.5%,减产50%,给胡椒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症状表现:此病在各龄胡椒园均有发生。以大、中胡椒发病较多,叶、枝、蔓、花序和果穗均受害,主要侵害老熟叶片。叶片染病初期产生水渍状病斑,几天后变成紫褐色、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病斑扩大,或多个病斑汇合成1个灰白色大病斑。病健交界处有1条紫褐色分界线,边缘有一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叶背面病斑上出现细菌溢脓,干后变成一层明胶状的膜。枝蔓受害时病菌多从节间或伤口侵入,呈不规则形紫色病斑,剖开病枝可见导管变色。果穗染病初现紫褐色圆形病斑,后整个果穗变黑。叶、枝、花、果重病时均易脱落,而只剩下光秃的主蔓,最终主蔓也变干、枯死。本病原细菌除为害胡椒外,还侵染萎叶、蒟、假蒟等胡椒科植物。

流行规律:在1年中,旱季雨水少,相对湿度低,田间只有零星病叶;雨季开始雨水增多,相对湿度高,露水大时,大量出现新病斑。病斑扩展迅速,一般在1次较大降雨过程后1个月左右会出现1个发病高峰,如出现短时期干旱,新侵染的病叶明显减少,病情下降,表现为1年内有多个发病峰期。降雨和高温度是本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特别是台风雨的袭击给胡椒植株造成的大量损伤有利于病原细菌的传播和侵入,如果风后又遇到连续降雨,本病就会积流行。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株行距过密、空气湿度高的胡椒园容易发病。在没有防护林的胡椒园,特别在迎风面的植株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搞好胡椒园规划和基本建设 椒园不要过分集中,面积3~5亩为宜,四周种好防护林,挖好椒园内外的排水沟。

②种植无病苗 严禁从病区引进种苗,培育和种植无病胡椒苗。

③定期查病,及时消灭中心病株 雨季到来前应将园内感染细菌叶斑病的病叶全部摘除并集中烧毁,下雨后要及时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摘除病叶,并用1%波尔多液或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喷射病株及其邻近植株,病株的地面要同时喷药消毒,连续喷施几次。对重病植株病叶太多、人工摘除困难的,可喷施1%硫酸铜液促使整株叶片脱落,然后增施肥料、适当遮荫,使期恢复生长。有些落叶严重,顶端枝蔓裸露的重病株,也可将上部枝蔓全部切除,留下1/2植株,然后增施肥料和加强抚管。在流行期对发病椒园可定期喷施波尔多液或乙磷铝药液,10~14天1次,连喷几次。

3、胡椒枯萎病

胡椒枯萎病又名慢性萎蔫病、慢性衰退病、黄化病,是仅次于胡椒瘟病的一种重要病害。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发生严重的黄化(枯萎)病,损失胡椒2200万株,损失率90%。印度因枯萎病损失10%的胡椒植株,圭西那损失30%,在马来西亚、文莱也造成严重损失。在巴西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胡椒枯萎病比胡椒瘟病造成的损失更严重,是巴西胡椒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近十年来,在我国海南省的文昌、琼海、万宁、儋州、琼中、白沙、乐东等县市和广东省湛江地区的一些胡椒园,也先后发生了胡椒枯萎病,多数是在结果的胡椒园发生,其分布地区比胡椒瘟病更广泛,其造成的胡椒植株的损失一般达5%~15%,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症状表现:染病植株的一般表现是叶子褪绿、变黄、生势不旺、植株矮缩,严重时整株呈萎蔫、衰退状。病株的地上部份,开始是部分叶片失去光泽,逐渐变黄,随后出现大多数叶片变黄;部分黄叶萎蔫、下垂、脱落、嫩枝回枯,花穗干缩;最终整株萎蔫、死亡。病株的地下部份,先是小根变色、腐烂,或靠近地表的太多、人工摘除困难的,可喷施1%硫酸铜液促使整株叶片脱落,然后增施茎基部略微变色,维管束开始变褐色;进而是侧根变黑、坏死;严重病株茎基部和主根腐烂、死亡,潮湿时在茎基部长出粉红色霉状物。胡椒枯萎病与胡椒瘟病的区别在:有的胡椒瘟病株虽然也出现黄叶、萎蔫症状,但整株死亡迅速。而胡椒枯萎病从部分叶子变黄、萎蔫到整株死亡常持续半年到几年时间。有的枯萎病植株表现地上部一半枯死、而另一半仍存活,呈缓慢的衰退症状。胡椒瘟病株多半发生在离地面上下20厘米范围的主蔓上,接近染病地下主蔓处的根系染病、变黑、腐烂,逐渐向根系扩展,此时下层根系尚未受害;而胡椒枯萎病最先传染病是小根,以后逐渐向上蔓延。

流行规律:气候及土壤因素均会影响病害发生。高温、干干湿湿的气候有利于本病的侵染和扩展。土壤PH在6以下,沙土或沙壤土,肥力低,排水不良,土壤结构疏松,下层土渗透性差以及线虫发生数量较多的田块,均有利于本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①注意选择植地,做好胡椒园排灌系统,既防土壤渍水、也防土壤干旱。

②选用无病健苗种植。

③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不偏施化肥。栽种时的底肥、特别是火烧土不要与根系接触;追肥时要用腐烂的有机肥以免发生肥害。

④线虫数量多的胡椒园应施用杀线虫剂,减少线虫伤根、降低枯萎病发生率。

⑤对枯萎病初发病株喷施和淋灌“灭菌灵”1:25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用3次。或淋灌40%多菌灵与福美双1:1:500倍液。

4、胡椒根腐病

症状表现:染病植株的地上部呈现生长停滞,叶片失绿、黄萎、脱落,严重时整株死亡。病株的根部(地下蔓和根)的表面有菌索、菌膜。根据受害根部的菌索、菌膜的颜色和形态特征可区分为红根腐病、褐根腐病和紫根腐病。

红根腐病:受传染的根部,表面粘有一层泥沙,用水洗湿根部和洗去泥沙后,可以看到根表有层红色至枣红色菌膜。

褐根腐病:病根表面粘着泥沙,凸凹不平、不易洗脱,其间有铁锈色绒状菌丝体和黑褐色薄而脆的菌膜,削去皮层,在木质部有蜂窝状褐纹。

紫根腐病:在主蔓基部,常见有紫色松软如海绵状的菌膜(子实体)紧贴着,病根表面不粘泥沙,但有密集的深紫色菌索覆盖着。

防治方法:

①开垦胡椒地时,要彻底清除染病的树头和树根。

②不宜采用易感病树种(如木麻黄、台湾相思、厚皮树、凤凰木等)作胡椒支柱或防护林树种。如用木支柱,应剥去树皮,埋入地下部分要用火烧使其炭化,或用煤焦油涂刷,最好采用石柱或钢筋水泥柱。用过的旧支柱柱要经过处理再使用。

③病株处理。小心将病株椒头周围的土壤挖开,用小刀刮去病部、曝晒2-3天或涂敷杀菌剂,填回新表土。重病树刮治处理后要适当修剪地上部的枝蔓和叶片。

胡椒的虫害防治技术

在国外胡椒植区有危害胡椒果实、叶片、茎节和根系的重要害虫,如胡椒蛀果象甲和胡椒蛀茎象甲,在我国胡椒上尚未发现。目前我国植区常见的胡椒害虫有粉蚧、盲蝽、蚜虫和刺蛾,给胡椒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1、长尾粉蚧

该虫为害胡椒叶片及刚抽出的嫩梢,被害叶片长大后其上有持久的裉绿斑,幼小果实被害后停止生长、最后脱落。

防治方法:①喷洒0.1%-0.3%乐果药液;②保护和利用瘿蚊、飘虫等天敌。

2、桔腺刺粉蚧及臀纹粉蚧

这两种粉蚧为害胡椒嫩梢和果穗。

防治方法:①清除胡椒园内及周边的野生寄生刺桐,也不用刺桐作支柱;②喷射40%乐果500倍液。

3、根粉蚧

该虫危害胡椒的根部,它的若虫和雌成虫生活于胡椒根部,胡椒植株受害后轻则生势衰退、造成减产,重则烂根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将对二氯苯撒埋入植株根旁离土表5厘米的土中有一定防效。

4、桔二叉蚜

桔二叉蚜又名茶二叉蚜,除为害胡椒外,还为害茶、咖啡、可可、腰果、香蕉、菠萝等多种作物。其成虫、若虫均吸食胡椒的嫩梢、嫩叶及果的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皱缩,嫩梢枯死,并诱发煤烟病。

防治方法:①桔二叉蚜有多种重要天敌,应很好地加以保护和利用。②在冬春大量发生前或初发生时,喷施40%硫酸烟碱800-1000倍液,加入0.3%的肥皂可增加防效。在蚜虫大发生,可喷施2.5%功夫乳油5000-7000倍液,24%灭多威(万灵)水剂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胡椒的生理性疾病

胡椒的生理性疾病包括各种营养元素的缺乏症、肥害、水害等生理异常现象。由于这类生理性疾病的表现常常容易与寄生性病害的症状相混淆,从而影响正确诊断这些病害的病因和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致影响到防治效果,因此,认识和掌握这类生理疾病的不同表现很有必要。

1、缺氮:抽梢时缺氮,叶色变黄绿色,叶小,梢短,花穗短,稔实率低。叶老熟后缺氮,叶片均匀褪绿,常提早脱落,果实变小、早熟。但是氮素营养过量时,枝条徒长,叶片肥大,花穗发育不良、花量少,有时生理落果严重。

2、缺磷:刚老熟叶青绿色至暗绿色,叶尖和叶缘后坏死,根系生长不良,花穗发育不正常。

3、缺钾:较老叶尖端和叶缘组织坏死,质地变脆,还会发生枯顶现象。但钾素过量常引起植株缺镁。

4、缺镁:较老叶的叶缘、叶尖浅黄色,叶脉间变黄,主脉保持绿色,以后小脉间有坏死斑点,坏死斑点扩大汇合成坏死斑块。叶片脱落。缺镁植株落叶严重,只在枝条顶端有少量未成熟的缺绿叶片,果变小,落果,甚至出现枝条回枯脱节。高产胡椒园容易缺镁,可施用钙镁磷肥或硫酸镁加以纠正。

5、缺钙:较嫩叶片边缘褪绿,其上出现许多细小的棕色坏死斑点,坏死斑扩大,每个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叶片背面主脉间有棕色坏死区,叶片过早脱落。有时蔓尖出现回枯。

6、缺锰:嫩叶脉间褪绿,后褪绿区由浅黄色变成棕黄色,叶脱落。

7、缺硫:嫩叶浅绿至银白色,后转为均匀的黄色,其上有大量坏死斑点,后叶尖形成黑色坏区,叶成熟前脱落,蔓顶回枯,植株生长矮缩。

8、缺铁:顶部2-3片嫩叶脉间褪绿,逐渐向下部叶片扩展。细小叶脉褪绿,而沿主脉仍为绿色条带。叶成熟前脱落,植株生长矮缩。

9、缺铜:娕叶脉间褪绿,后扩展到包括叶脉在内的整个叶片。叶尖、叶缘形成暗褐色坏死斑点,下卷,脱叶,植株生长受阻。

评论
评论
发 布

《胡椒的种植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