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虾养殖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4-06-16 09:37:08
来源:网络
浏览:113次
对虾养殖是高风险产业,每一个养殖环节都充满风险。其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容易发病。而一旦发病又不容易治好,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特效药能把所有虾病治好。在此谈谈对虾发病的原因和应吸取的教训,供参考。 一、虾苗质量低劣 目前南美白对虾是最主要的虾类养殖品种,其产量占70%以上,其亲虾由国外引进。现在养殖的虾苗基本上由本地亲虾繁育,至今已达第20个世代,近亲繁殖严重,种质退化十分严重,养殖越来越困难。 同时由于南美白对虾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曾出现过每万尾虾苗仅10元的超低价位,虾苗场已无利可图,所用的培苗饵料是低质饲料,虾苗营养得不到保证,育出的虾苗无疑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虾农应选购价钱较高、用丰年虫孵化的虾苗。而不要为每万尾虾苗便宜5~10元,就购买劣质虾苗。在广东珠三角的一些虾农常犯这方面的错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而有经验的虾农,宁愿每万尾多花10元,或更多,买到优质虾苗,养虾年年成功。 二、水环境恶化 引起水环境恶化有以下原因: 1.底质没有改良好 有学者提出,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土,养虾成功在于土,失败也在于土。可见改良底质是养虾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有许多虾农经常犯这方面的错误,导致养虾失败。 有些虾农的虾塘长期养虾,特别是沿海地区的虾塘,根本没有采取措施改良,只是晒塘,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只要养虾,虾的排泄物、残饵和生物尸体就不可避免地积聚池底,这些积聚的有机物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污染就越来越严重。 池水的变化,主要由底质变化引起,以改良底质为中心的水质管理,是当今养殖的最关键技术。因此,凡养虾应首先把底质改良好,清除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可以比喻为虾塘中的"牛鬼蛇神"。当温度升高或恶劣天气,这些"牛鬼蛇神"就会出来兴风作浪,进行破坏,导致水质恶化。 2.过早投饵和过量投饵 笔者接触到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虾农,发现不少虾农在放苗后即开始投饵料,这样过早投饲料,污染底质,引起水质恶化。导致对虾发病。 2004年3月广西北海市某虾农养殖一个10亩塘南美白对虾,放700万尾南美白对虾标粗。从放苗的第二天开始就投饲料,在放苗后的25天内,总共投下800千克饲料,曾在一天内投下20千克饲料。在投饲料后第25天,笔者到该虾塘,虾农反映饲料台内虾苗越来越少。笔者在投饲后4小时,观察饲料台内仍有许多饲料,并有不正常个体出现。随即建议用捞箕捞池内虾苗观看,结果发现有死亡个体和残体,底质存在许多腐烂发臭的饲料。这完全是过早投饲料和过量投饲料造成的恶果。最后这池虾继续发病,大量死亡,只好放弃养殖,重新放苗。损失虾苗款2万元,饲料款4000余元,更耽误生产时间,损失惨重。 众所周知,对虾养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在放虾苗前肥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经过肥水的虾塘,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池中存在大量的浮游动物。幼虾最喜食这些浮游动物,投下的人工配合饲料幼虾也不吃。有经验的虾农一般在精养虾塘,放苗20天左右方开始投人工配合饲料。当然放苗后什么时候开始投饲料,可以用一个饲料台,每天放下少许饲料试验。如果饲料台内饲料被虾吃完,则应开始投饲料。试验过一次,总结出经验后,就可以掌握放苗后开始投饲料的时间。 过量投饲料,也导致水质污染。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某虾农养了5亩塘南美白对虾,每亩放苗10万尾,放苗后45天内,共投下200千克人工配合饲料,最多一天投下20千克饲料。笔者因饲料售后服务工作需要,到过该虾塘,见到池水已变清,表明是投饲料过量。在投完饲料后3小时,检查饲料台内饲料状况时,发现饲料台内还有许多饲料剩余,这表明投饲料过量。 投饲料过量的最大危害不在于浪费,而在于剩饲积聚池塘,大量耗氧。而池塘各种要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含氧量发生关系。当池塘中含氧量高时,池底各种物质进行氧化反应,水质良好。当池塘中含氧量低时,是进行还原反应,池塘中有害物质,例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就增加,导致水质恶化,致使虾发病。 3.投劣质饲料 广东中山市民众镇某虾农2002年养殖10亩塘的南美白对虾,规格已达100尾/千克,达到上市规格。为了省钱,也为了虾更快长大,用新鲜福寿螺喂虾,笔者见到这种情况后,建议不要用这种饵料喂,因为它会污染水质,容易引起虾病,但该虾农认为,虾已长到上市规格,如果发病,可以立即卖掉。事后第5天,该虾农给笔者打电话,该虾塘真的发病,损失惨重。 4.水质交叉污染 目前养殖对虾绝大多数是连片开发,共用一个河道。许多地区的虾发病后,不经消毒处理,水便排到河道。而另一些虾塘进水时便产生交叉污染,导致正常养殖的虾也发病。 三、缺乏科学管理 1.养虾人员缺乏对虾养殖基本知识 2003年广东阳江市曾发生一次事故:一天,虾场老板叫一个工人施沸石粉,每亩施20千克。该工人却施了漂白粉,浓度达200克/立方米,结果把该塘虾全部毒死,损失惨重。 这个事例说明,不少虾农,特别是聘请的养虾工人,很少或根本不学习养虾知识,只知道干活。从这个事例中应吸取教训:凡养殖对虾,都应努力学习,要依靠科学致富和勤劳致富,更应科学养虾。 2.乱用药物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养虾的基本方针,按照科学的养虾方法,做好每个环节的养殖工作,是最好的预防虾病的方法。但不少虾农怕虾发病,定期使用杀菌消毒药物,而一旦有病,更是大量用抗生素或其它各种消毒药物。所有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各种消毒杀菌类药物不仅将病毒病菌杀死,也把水中有益微生物杀死。而池中的微生物,90%以上属有益微生物,池中有益微生物是维持池塘生态平衡的主力军。 3.缺乏抗击自然灾害天气的基本知识,导致对虾发病 在每年的东北季风转为西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转为东北季风期,对虾最容易发病。例如我国5、6月间是对虾病的高发季节,这是由于这个期间正是多雨季节,经常有大雨和暴雨出现。遇到同样的自然灾害,许多虾农每年养殖都成功,但也有许多虾农养虾经常失败,这与养殖技术有密切关系。抗击自然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培养好水色,维持透明度在10~20厘米,经常测定水中的含氧量,池塘底部含氧量若低于4毫克/升,必须及时开增氧机。 4.缺乏科学卖虾的基本知识 笔者2006年3月曾到江苏海安市作对虾养殖技术服务,了解到2005年许多虾农的虾在养殖到每千克100尾、达到上市规格后,因发病而死在塘底,损失惨重。对于这种损失实在太可惜。而这种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对虾发病总有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就是病情由轻到重,数量从少到多。其最明显特征是在摄食饲料中表现出来。 养殖对虾必须在每个虾塘设2个以上饲料台,每次投完饲料后,在饲料台内放当次总投饲量的1%~2%,每次投完饲料后1.5~2小时准时观察饲料台内饲料状况。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上述观察时间若发现虾把饲料吃光,表明虾生长正常。如果发现饲料台内没有吃完,表明虾开始不正常,很可能发病,应果断卖虾,越快越好。这时卖虾没有任何损失。相反若迟疑,甚至采取救治的方法,过1~2天,虾开始游塘、停在池边,甚至出现死亡,损失很大。2002年广东珠海市白蕉镇一虾农养殖了南美白对虾,也达到上市规格,在虾发病后不及时卖掉,而用救治方法,不但不能把虾病治好,反而虾死得更多,损失巨大。 台风是养虾的大敌。每年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都有台风登陆,这些地区正是我国对虾养殖最发达地区。如果在台风季节,自己养殖的对虾已达到上市规格,已形成的台风有可能在自己养殖的地区登陆时,应立即卖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