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北方土池人工育苗
时间:2024-06-10 17:45:08
来源:网络
浏览:113次
1.亲蟹的选择和强化培育 河蟹土池育苗所用的亲蟹,在秋季选择体重100克以上,附肢齐全,蟹体健壮,活动能力强的优质二龄性成熟蟹,雌雄比为3∶1。 亲蟹应在淡水中强化培育,保持水质清新。使用优质饵料,如鲜杂鱼、鲜贝肉等,以促进亲蟹性腺发育,为交配打好营养基础。 2.交配和越冬 池塘水温8~12℃左右时,将亲蟹放入海水池塘中交配,交配密度以1000~2000只/亩为宜。交配期间仍旧投饵,直到水温降低,亲蟹不再摄食。 抱卵亲蟹继续在海水池塘中越冬,越冬水深保持在1.8米以上,结冰后不需投饵。雪后应及时清扫冰上积雪。春季将融冰时要及时换水,以防由于越冬产生的有害代谢物质积累造成水质败坏。 3.春季培育 春季水温渐升,亲蟹开始摄食,以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投饵量为亲蟹体重的2%~6%。注意调控水质,适量换水,并注意防逃。 二、育苗池塘的准备 1.池塘的建设 土池育苗的池塘面积以5~20亩为宜,面积太小,投资成本相对较高,效益不一定好;面积太大,不易管理,且幼体因趋光等因素而聚集在一起的数量太多,易造成局部缺氧而死亡。池底以泥沙底为好,有利于沉淀水中污物,改善水质。水深在1米左右。若水太浅,因天气变化而温差变化大,或因下大雨,盐度变化较大,而对幼体变态不利。另外,水太浅,有时也会因大风的搅动,搅起池底污物,被有些幼体误食而导致消化不良引起死亡,也可能因搅起的底泥中致病菌等粘附在幼体身上而发病死亡。水太深,则不易繁殖饵料生物。 河蟹土池育苗的池塘在开春前准备好。新挖塘在开春前挖好,旧池应在冬天或开春时彻底清除池底的淤泥,并修整好池堤。 2.消毒和进水 在育苗前用优质生石灰每亩70~150千克消毒。同时清除掉池堤洞内的杂蟹,否则它们在池堤上打洞易造成池塘漏水跑苗,它们的幼体还会与河蟹幼体争食、争氧、争空间,影响育苗生产。 在亲蟹排幼前15~20天左右进水。进水要先进入大的蓄水池沉淀3天以上,入池前经过80目筛绢过滤方能流入育苗池中。有条件的应备有2~3倍育苗水体的蓄水池,在大潮汛时进水备用,小潮水时不进水,保证育苗用水的质量和育苗的顺利进行。 3.繁殖饵料生物 根据天气预报,如果近期天气晴朗,可略晚施肥;否则应提早肥水,一般在亲蟹排幼前10~20天在池中施肥培养饵料生物。最好用鸡粪肥水,首先将鸡粪发酵好,装入20目网袋中,每袋装10千克左右。把粪袋均匀吊在池水中,插桩挂好,每亩用量50~75千克。 三、排幼和幼体培育 1.排幼 每日检查蟹卵的发育情况。直观蟹卵呈灰白色、镜检胚胎心跳130~160次/分时,将亲蟹装笼,消毒。 亲蟹用浓度为100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消毒45~60分钟,以除去身上的聚缩虫以及致病菌等。 消毒后连蟹笼一起移入海水育苗池排幼,每亩池塘排幼用亲蟹数量为10~20只,最多不要超过30只。随时检查亲蟹排幼数量,达到数量立即移走亲蟹。 土池育苗视池塘、水质、饵料、亲蟹多少及管理情况等布放蚤状I期幼体的密度有所不同。以每亩布放100万~400万个I期幼体为宜,一般不超过600万尾。幼体太多,可能造成饵料及营养供应不上,而在变态时被淘汰,或因大量幼体在一角堆集而缺氧造成大批死亡。幼体放得太少,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若放苗密度适宜,育苗管理技术得当,亩产大眼幼体应有0.5~2.5千克。 2.幼体培育 调控好水质,保持海水盐度10‰~30‰,pH7.8~8.6,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20~40厘米。水质不佳可通过添换水来改善水质。 幼体培育以培育基础饵料生物为主,前期海水透明度应在30~50厘米,透明度增大,马上施用5克/立方米尿素,0.5克/立方米磷酸氢二铵,施肥一定先将化肥溶化在水中,再全池泼洒,切忌直接扔入水中。 育苗期间要经常检查幼体的密度,估算幼体的数量,决定投饵量的多少。对照以前几天的数量,如发现数量明显减少,则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检查幼体的活动情况,若幼体活动能力强,趋光性好,则幼体活力好,变态率高。检查吃食、生长、变态情况,幼体的吃食情况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胃中饱满程度,吃得饱,长得快,变态好。土池育苗水温16~25℃,4~6天幼体变态一次,一般经23天左右,河蟹I期蚤状幼体就可变成大眼幼体。 进入大眼幼体后如果饵料生物缺乏,可适量投喂大卤虫或鱼肉。饵料一定要新鲜,以防恶化水质。 四、蟹苗的捕捞和淡化 大眼幼体第五六天可开始捕捞,在池边每隔一定距离安一电灯,距水面50厘米左右,蟹苗逐渐聚集在灯下,用抄网捞出。 最好在海淡水使用方便处建淡化池。不宜过大,以50~80厘米深、面积20平方米左右为好。每平方米可放蟹苗0.25千克,如有充气条件还可多放。淡化池加入淡水、海水各半。捞出的蟹苗马上放入淡化池中,投喂大卤虫或鱼肉。每天换入淡水50%以上,两天后即可出池。淡水条件方便的也可以在育苗池直接加入淡水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