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青蟹大棚高密度越冬饲养技术
    2024-06-19
    青蟹大棚高密度越冬饲养,可以较小的空间,较低的成本,简易的技术,达到理想的目的,获得较高的效益。其具体越冬饲养管理技术如下:一、蟹池建设。越冬蟹池采用质量好的砖块砌成,高1米,池壁用水泥抹光,上口向池内折进呈“厂“字形,以防蟹逃逸。池底为砂性海泥。池上方的大棚用毛竹架搭成,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全池,呈弓形,池底至棚顶高1.8米。设计良好的进、排水系统。一般每口蟹池面积25平方米较宜。二、清整蟹池。青蟹放养前,先去除池底污泥,再铺垫一层20~30厘米厚的砖性海泥。然后每池用2~3公斤生石灰消毒,先将生石灰化成...阅读详情
  • 泥鳅苗种培育管理技术要点
    2024-06-19
    鳅苗破膜后暂养在网箱内,每10万尾投喂熟蛋黄1个,一天2―3次,待其能充分自由活动后下池培育。其培育技术要点如下:一、苗池整理选择面积小的水泥池或土壤,并在水泥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肥泥,用清水浸泡冲洗数次后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12克或漂白粉1克消毒,并每立方米施基肥1.5公斤,注入新水后,待池水变绿,药性消失后将鳅苗放入池内。二、放养密度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400―500尾;半流水深度保持在30―50厘米。每个育苗池应放入同日孵化的鳅苗,以免大小悬珠,导致大吃小。此外,鳅苗经20―30天培育,当体长达4厘...阅读详情
  • 育成期泥鳅的管理技术
    2024-06-19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需夯紧,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培水与放种: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阅读详情
  • 鳞头鳅
    2024-06-18
    俗名:鳞头鳅产地及产期: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及我国澜沧江水系。介绍:前鼻孔短管状,与后鼻孔紧邻。眼下刺分叉,后伸达眼球中部。头侧鳞片成间断分布,躯体被鳞。无侧线。雄性个体偶鳍较长,胸鳍前数根鳍条变宽变硬。小型鱼类,生活于山溪、沟渠等砂砾底质的缓流水体。数量较多,为当地常见种类。...阅读详情
  • 蟹越冬的日常管理
    2024-06-19
     1.水质调节。河蟹喜欢比较清新的水环境,因此,应根据池子的进排水能力,决定换水量的大小。一般参考标准为,池水必须保持5毫升的溶解氧,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2.大棚管理。为了保持水温,必须注意搞好塑料薄膜与池边的密封,不要长时间打开温室门或频繁地开门,农膜如有破损要及时修补。每天都应注意观察河蟹摄食状况,随时调整投饵量。同时根据水质情况,每1天~3天,在午后天气温暖时,把池中的水换去1/5~1/3。至于室内囤养的,除保持通风外,每天用渔塘水进行喷洒三四次,保持一定湿度。3.预防疾病。为了预防疾病,每隔1周...阅读详情
  • 虾池套养文蛤出现漂蛤原因及对策
    2024-06-19
    随着虾池综合利用面积的增加,虾池套养文蛤出现漂蛤现象。由于文蛤长时间的下潜无力,导致文蛤的消瘦,最后死亡,给养殖者造成极大的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及调查分析,初步摸索出虾池养殖文蛤漂蛤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对策,在养殖生产中收到较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虾池套养文蛤出现漂蛤的原因1.虾池中有害物质积累过量。在同一池塘内,同时养殖对虾、文蛤、鱼类或海蛰等,随着养殖池水利用时间的延长及养殖生物的残饵、粪便的增多,以及养殖水体的交换率差,使这些物质通过微生物氨化作用,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阅读详情
  • 蟹池套养鳜鱼成活率低的原因
    2024-06-19
    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放鳜鱼以增加池塘养殖的效益,这是在几年前就大力推广的项目,然后到今天有些养殖户还反映其所套放的鳜鱼成活率比较低。根据对多个养殖户的具体情况调查,现将鳜鱼成活率低的原因总结如下。套放的鳜鱼规格太小 有些养殖户购买的鳜鱼夏花规格偏小,体长3~5厘米,这样的鳜鱼小苗适应性和摄食力都很弱,成活率也比较低。建议套养的鳜鱼苗种体长应在5厘米以上,体长10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成活率更高,另外根据池塘中野杂鱼、虾的数量合理确定鳜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0~15尾/亩。鳜鱼适口饲料不足 鳜鱼是凶猛鱼类,终身以活鱼...阅读详情
  • 利用冬闲田生态养殖克氏螯虾增效技术
    2024-06-19
    克氏螯虾(ProcambarusClarkii)俗称龙虾,是淡水甲壳类动物中适应性强、食性广、生长快、成活率高、种群发展快的优良养殖品种。我们从2003年起在武汉市新洲涨渡湖区4公顷冬闲田里进行了冬闲田生态养殖克氏螯虾增效技术试验,实行稻虾轮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单产达到283kg/亩,纯利润2554元/亩,为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发现有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一、冬闲田的选择与准备1.田块条件田块以种植一季稻为主(俗称冬闲田),面积约为4公顷,地面开阔,近似长方形,东...阅读详情
  • 虾池青苔及时清除可以避危害
    2024-06-19
    青苔发生的环境:一是虾池冬季存在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清池、消毒;二是三、四月份放养虾苗前纳水,没能肥好池,致使水过清引起的。青苔对对虾养殖有利的一面是:一是青苔本身可以作为养殖对虾的饵料,对虾从小苗开始就喜欢摄食青苔。二是青苔是一些如单齿蛤、蜾赢蜚的良好栖息场所及载体,可以间接的为对虾提供丰富的天然活体饵料。三是青苔本身又为对虾提供匿身场所,以防敌害生物的侵袭,提高虾苗养殖成活率。青苔对对虾养殖不利的一面。青苔大量繁殖是要消耗虾池的养料,使池水严重变瘦,池中的浮游生物增殖受阻,因而影响对虾生长。当青苔在...阅读详情
  • 河蟹与鱼类如何混养?
    2024-06-18
    河蟹与鱼类混养主要分为蟹鱼混养和鱼蟹混养两种。前者是以蟹为主,适量混养鱼类。后者是以鱼为主,适当混养河蟹。其共同特点是:能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和饲料,能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情况下,增收一定搭配品种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蟹鱼混养池塘可混养鲢、鳙、鲤等夏花鱼种,青、鲶等肉食性鱼类不能与其混养。蟹的放养密度与单养相同。少量混养鱼类,一般每亩放400~700尾夏花鱼种。鱼蟹混养池塘,在鱼类正常放养的情况下,幼蟹放养密度可控制在每亩400~600只,平时注意水质不可太浓,若发现鱼类浮头,立即换水增氧。由于鱼蟹混养池防...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