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养殖技术
-
要想养好猪,需要有一个好的饲养管理方法,也是增强猪抗病能力的一项根本性举措。养猪的科学方法是实行圈养圈喂,不让猪到处乱跑乱吃,以防疾病的传染。我国民间素有“养猪不圈,会把病传”之说,是很有科学道理的。有人认为猪散养,没病没灾,好养活,长得快。这种说法不对,是没有科学性的。其实,散养猪消耗体力大,不但不长膘,还会增加猪患病的机会,如猪瘟,可通过口、鼻腔、眼结膜、生殖道黏膜和皮肤擦伤感染,被感染的猪瘟病猪与易感染的健康好猪的直接接触,更增加了猪瘟传播的危害。再如长痘的猪,就是由于散放猪乱跑乱吃,吞食了绦虫病人...阅读详情
-
一般说来,适于育肥猪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4一23℃,尤以16℃一18℃最佳。适于幼猪和仔猪生长发育的温度稍高一些。我国(特别是北方部分省区)一年内有4个月~5个月的时间气温低于猪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尤其是1月份气温最低。目前农村的猪舍多为敞开式,冬季舍内和舍外的温度基本相同。这样不但影响了猪的生长,而且由于猪体内热量的大量散失,使猪吃料多,消耗了饲料,提高了饲养成本。因此,应大力提倡和推广用塑料暖棚养猪。其方法是:用塑料薄膜覆盖圈外的露天部分,可根据猪舍屋檐和围墙情况覆盖塑料薄膜,覆盖要力求严密。覆盖后圈内湿...阅读详情
-
淘汰猪场中不良母猪是持续性的工作的,只有在适当时机淘汰母猪方能因猪群繁殖力的提高而获利。一、淘汰母猪的条件。①与兽医讨论后淘汰不健康、脚受伤和长期跛脚的母猪。②母猪为二产次以上且产仔数过低。③母猪长期不发情。④母猪超过十产次。⑤母猪记录上诸多不良评语。饲养管理员应依猪场每周繁殖目标(产仔数)和母猪产次分布进行不健康及跛脚母猪的淘汰。如果没有这类母猪,则进行已有二产次以上且低产仔数的母猪淘汰(但应排除第一、二产次的母猪)。如果采用荷尔蒙治疗,则应与兽医讨论其后的处理,例如在离乳后18天不发情和(或)治疗后7...阅读详情
-
呼吸系统疾病会降低生产和产肉量10%-15%,影响程度依养猪生产系统、病原和给药方案的不同而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包括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菌和PRRS病毒。它们会引起肺叶破裂融合、胸膜炎和脓肿。生产管理方式(如全进全出)、早期隔离断奶、通风状况和存栏密度等都会影响疾病在不同猪群间或同群猪内传播。注射疫苗可防止或延迟呼吸系统疾病的出现,接种支原体疫苗和胸膜炎放线菌疫苗对提高猪群的整体表现效果明显。在一个接种支原体疫苗的试验中,接种疫苗的猪比未接种的猪改善生产效率可达31.1%。所生产的猪肉更能满足市场需...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