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水稻催芽新法

时间:2022-11-11 11:48:14 来源:网络 浏览:95次
    在稻田面积较小的山区,每个农户只需几千克甚至更少的稻种。如何让农民将如此少量的稻种催好芽,是关系到每个农户乃至整个山区粮食生产的一件大事。据我们调查,虽然每户所购的杂交稻种数量较少(因户平稻田面积较小),但折合每大田的用种量却很大。这不仅增加了购种费用,而且因育秧田落谷密度相应加大,秧苗素质变差,又影响了其他栽培技术效果的发挥和最终经济产量的提高。    导致大田用种量较大的原因是:①浸种不足:②一般不经催芽而直接播哑谷;③部分进行催芽的农户因技术不过关而导致种芽质量低劣。这样就使稻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较低,成秧率更低,秧苗素质下降。于是,农民只有通过增大用种量来满足生产上对秧苗数量的要求。    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产水平。我们认为,提高催芽质量从而降低用种量乃关键措施之一,为此,经多年的生产实践,我们摸索出一组适于山区农户少量稻种催芽的新方法,经推广应用,易学易行,效果良好,深受山区农民欢迎,现介绍如下:    一、箩筐盛种催芽法    1.浸种。杂交水稻浸种前,先用黄泥水等进行选种,剔除空秕粒、裂壳粒及黑粉病粒,然后用清水充分冲洗稻种。充分的冲洗可洗去谷壳上的黄泥、污物及病菌(在五条件进行种子消毒时的作用更为明显)。从而加快种子的吸水速度,缩短浸种时间,防止浸种过程中种壳发粘和传病。最后将洗净的稻种放入清水中浸种,并结合进行消毒。浸种时间一般为3天左右,每天换一次清水或日浸夜露。泡至谷壳颜色变深、种胚膨大,透过谷壳可明显区分胚和胚乳时即达浸种的要求。严防浸种不足或浸种过度。    2.预热上堆。清洗:将浸透的种谷用清水冲洗干挣,至搅拌无混水为止。这样可去除浸种过程中谷壳上形成的粘质发酵物,改善谷壳的透气性能,从而可以防止催芽过程中种谷出现酸味和酒味。同时还可以洗去种壳上残存的消毒药剂。    沥水:把洗净的种谷装入箩筐,搁起沥水2~4小时(种谷较多时沥水时间宜稍长),将谷壳表面的明水沥去,使空气能进入谷壳内,起到沥水增氧、促进萌发的作用。    预热:将已沥水的种子倒入盛适量50℃热水的桶或盆内,浴种15~20分钟,刚倒入时要迅速搅拌,以后每隔几分钟搅拌一次,使种谷充分、均匀预热。预热期间若水温降至35℃以下,可补加少量50℃左右的热水并搅拌,使预热过程中的水温始终保持在38~40℃,确保预热后的种谷温度达到35~38℃。如果桶内盛的热水数量较少,中途又不补加热水,几分钟内水温即可降至35℃以下,若此时就终止预热,由于预热时间过短,使种谷“外热内冷”,上堆后谷温将迅速降低而难以维持在34~38℃之间。    上堆(入筐):把已预热的:种子捞出。装入洁净的萝筐、饭筐或小眼筛子中。同时在室内选一空闲、避风、的屋角,地上铺15~20厘米厚的干草,草上放一木盆,盆内盛满50℃左右的热水,再在盆上放一木架或横放几根木棍。最后把已装种谷的箩筐(以下简称催芽筐,平放在热水盆的木架上,在催芽筐和热水盆外盖一层塑料薄膜,外面再覆盖干草或旧棉絮等保温,此时即进入催芽阶段。    3.高温破胸。利用盆内热水的蒸汽使谷温保持在34~38℃之间,约16~20小时即可破胸。由于种谷数量少,催芽过程中的自热能力很差,随着盆内水温的逐渐降低,谷温亦逐渐降低。当谷温低于34℃时,应及时将盆内较低温度的水取出一部分并同时添加适量开水,将盆内水温再次提高到50℃左右。但盆内水温始终不得高于50℃,以防热气灼伤种谷。若谷温高于38℃,应适当减少覆盖物或翻种散热。    由于催芽的热源是水蒸气,可自动补给种谷一定数量的水分,故此期一般不需淋水增湿。当种谷出现缺水迹象时,开始可通过翻种,(将箩筐底部较湿的种谷翻起)的办法来解决,再次出现缺水时可淋少量温水。    4.适温增湿发叉。种谷破胸后,及时通过适当减少覆盖物和进行翻种等措施,使谷温下降并维持在28~34℃之间,约20~22小时即可催出壮芽,达到发芽标准,此期调整种谷温、湿度的方法同上。但此阶段在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的同时,必须加强翻种,及时调温通气,以防高温烧芽及缺氧导致酒精中毒。    5.降温炼芽。将催好的种芽在室内竹席上摊开,淋少量20℃左右的温水,摊晾2~4小时即可播种。如因育秧田(苗床)未整好或遇寒潮天气等原因不能及时播种,需要延长摊晾时间时,则应在谷芽上覆盖湿毛巾等并适时淋水增湿,以防根芽枯萎。导致已催好的芽谷生活力减退甚至丧失,进而影响到播后的成秧率和秧苗素质。    二、袋子催芽法    上堆时若将箩筐改为透气性较好的袋子,用纱布袋、棉布袋、麻布袋等(但不能用塑料编织袋)来盛装种谷进行催芽,则可减少和简化箩筐盛种催芽过程中的翻种工作,并能防止因翻种引起的对胚根和胚芽的机械损伤(折断)。具体做法是:将预热后的种谷装入洁净的袋子内并系紧袋口,注意种谷只能装至袋子容积的1/2左右;然后将己装种谷的袋子(以下简称催芽袋)压成扁平状,以降低种谷厚度,防止在催芽过程中袋心出现高温和缺氧:最后,将扁平的催芽袋平铺于热水盆的木架上并覆盖保温,此时即进入催芽阶段。    在高温破胸和适温增湿发叉阶段,由于催芽袋内(主要是上下之间)的温、湿度不均匀,每当需翻种时,只需将扁平的催芽袋上下翻转即可。可见这种翻种方法简单易行,且不损伤谷芽。当袋子的上面明显干燥、缺水发白时,也不需解开袋口淋水,只需从外面将温水直接淋在袋子上明显干燥的部位让其自然下渗即可。袋子催芽过程中的调温方法等,与箩筐盛种催芽法相同。    三、套桶催芽法    为了既利用袋子盛种催芽的优点又简化保温措施,让农民更易掌握,我们又设计出套桶催芽法,即将两个大小或规格稍有不同的塑料桶或塑料盆套叠起来,利用桶间或盆间形成的空气夹层保温(空气的导热系数极小):在上面的一个桶或盆中盛半桶(盆)50℃左右的热水,再在水面上横放几根用于支撑催芽袋的木棍:然后将装有种谷的催芽袋子放在木棍上,注意袋子下部勿接触水面,上部最好不露出桶口。最后,在桶上盖一块塑料薄膜或旧棉絮等,并放置在室内较温暖处如灶旁、草堆中,此时即进入催芽阶段。    套桶催芽过程中温、湿度等的管理方法与袋子盛种催芽法相同。此法最简单易行,因桶的容积较小,种子数量不宜过多,故在稻田面积较小的山区应用潜力很大,值得大力推广。    若某一农户同时种植粘稻和糯稻或同时种植多个水稻品种。当需将两个或更多个品种同时进行催芽时,可将种谷数量较少的品种先装入一小袋内,再放入己装有另一种谷数量较多的品种的箩筐或袋子中;当两个品种的种谷数量都较多时,可分装在两个箩筐或袋子中,然后叠放在热水盆上或热水桶中。催芽过程中,温、湿度等的管理方法同上。当需进行翻种时,只需调换上下两个催芽筐或催芽袋的相对位置即可。
评论
评论
发 布

《山区水稻催芽新法》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