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生病害霜霉病发生及防治
时间:2022-11-11 12:16:26
来源:网络
浏览:76次
小麦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2004年、2005年在河北省中南部部分县市发生为害,成为影响我省小麦安全生产的新生病害,一般田病株率在15―30%左右,严重地块病株率高达80%以上,以土壤贫瘠长势弱的三类麦田尤为严重,对小麦的优质高产构成极大威胁。 一、发病症状小麦霜霉病也称黄化萎缩病,苗期染病,病苗矮缩,叶片淡绿或有轻微条纹状花叶。返青拔节后染病,叶色变浅,并现黄白条形花纹,叶片变厚,皱缩扭曲,病株矮化,不能正常抽穗或穗从旗叶叶鞘旁拱出,弯曲成畸形龙头穗。染病较重的各级病株千粒重平均下降75.2%。二、发病原因1、适当的温度和淹水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作物苗期是小麦霜霉病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小麦播后芽前麦田被水淹超过24小时,翌年3月又遇春寒,气温偏低利于该病发生,地势低洼易发病。由于近几年水浇条件的改善,水浇面积大,特别是大水漫灌,灌水量大,淹水时间长,另外地表大部分由还田的玉米秸秆覆盖,湿气滞留,极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2、播期偏晚,冬前分蘖率低,苗势弱。河北省中南部绝大部分农田为“小麦―玉米”轮作的种植制度。由于2004、2005年9月下旬阴雨天较多,气温低,使玉米收获偏晚,腾茬不及时,从而造成部分地块播种晚、冬前分蘖率低,苗势弱,抗性低,利于病害发生。3、重施氮、磷肥,土壤普遍缺钾。由于多年来只重视氮、磷肥的施用,很少甚至不施用钾肥,以至于大部分田块缺钾,造成小麦生育期间抗逆性差,抵抗力低,有利于病害发生。三、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防治。应以农业措施防治为主。在小麦播种出苗期一定要做到灌水不淹水,采用洇水或速灌速排,浇水量掌握以当日渗完为宜,避免田间积水,如有寒流、气温太低、阴天应注意暂时不浇水。提高整地和播种的质量,注意清除田间杂草,以增加土壤的排水和通气性,促进麦株的迅速生长。结合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全面均衡土壤营养,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增加植株抗寒抗病能力,减少病菌侵染机率。2、化学防治。播前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加水3公斤拌种,晾干后播种。必要时在发病初期喷洒0.1%硫酸铜溶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即可有效防治小麦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