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对柑桔苗木的危害与防治

时间:2022-11-11 13:09:55 来源:网络 浏览:85次
    蓟马属昆虫纲,缨翅目,蓟马科,除塔六点蓟马等少数几种食螨蓟马属为益虫外,其余均为植食性昆虫,且多为杂食性害虫。尤以茄科类、茶、瓜果和水稻等作物受害重。对柑桔的危害日本报道较多,其危害性仅次于柑桔红蜘蛛。我国目前报道较少,报道为害柑桔的蓟马有茶黄蓟马、柑桔蓟马、温室蓟马、中华蓟马、日本蓟马、花蓟马、橙黄蓟马、蓝黄蓟马、褐条网纹蓟马、茶带蓟马、褐带蓟马和稻管蓟马等多种。除花蓟马、日本蓟马、橙黄蓟马和茶带蓟马主要取食柑桔花外,其余均取食嫩芽、嫩叶和果实。过去我所柑桔园和苗圃很少发现蓟马为害,2004年4月发现我所营养袋育苗的枳橙实生苗出现嫩叶卷曲变形、嫩芽(梢)顶端生长点受到抑制,顶端呈丛状分枝,经调查证实系蓟马为害所致。为了掌握其为害情况,2004年进行了本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受害程度不同的枳橙实生苗、枳实生苗和嫁接苗的嫩芽(梢)、嫩叶进行为害症状观察;采集受害枳橙和枳复叶未表现症状的嫩叶调查虫口密度;以枳橙实生苗、枳实生苗和嫁接苗嫩芽和嫩叶调查受害程度。受害叶分为三级,分级标准为:无嫩叶嫩芽受害的植株为未受害;嫩叶严重卷曲变形或枳橙实生苗受害后顶芽不能继续向上生长而呈丛状分枝或幼苗生长明显减弱,不能抽发嫩芽的植株为受害重;其余为一般受害。不同苗木高度受害情况调查,枳橙实生苗分为:24cm以下为小苗,25~35cm为中等高度苗,36cm以上为大苗。枳苗分为嫁接未成活剪后重发的36cm以上苗和2~3年生实生苗,嫁接苗调查当年抽发春梢。    2 结果与分析    2.1 受害症状 枳橙1年生实生苗在正常情况下,其新梢顶端自剪现象不明显,顶端不分枝,嫩梢持续向上生长,但当顶端嫩芽受蓟马为害后不能向上生长,而呈丛状分枝。叶片也明显受害,生长势差。也有部分受害植株其顶端不分枝,仅叶片受害,通过防治控制害虫后,多数植株顶端仍能抽发嫩芽和嫩叶。由于蓟马是锉吸式口器,取食时先锉伤寄生表皮后再吸食汁液,使其表皮细胞被破坏,受害处表面呈灰白色或银灰色。叶片受害处多在正面中脉附近或叶片边缘,如嫩叶未展开时受害,受害重的叶向正面纵向卷曲呈筒状,叶硬脆,但不脱落。嫩叶近展开时受害,如受害处在表面则多在枳橙复叶的顶端小叶(复叶中最大的叶片)的主脉近叶尖1/3处,受害叶从被害处向上卷,叶边缘也略上卷。如受害处在叶片边缘则叶向受害的一边弯曲,使叶片扭曲。枳实生苗的叶片受害症状与枳橙叶片相似。由于枳的各次新梢有明显自剪现象,故苗木顶端不产生丛状分枝也不形成瘤状芽。嫁接苗春梢受害后整个新梢生长受到抑制,生长势很差,枝短、叶小而狭长呈柳叶状,受害叶片稍皱缩且略向正面纵向卷曲,叶片失去光泽,受害处略呈灰白色。受害新梢老熟后仍可抽发嫩梢,但新梢生长势很差,枝叶短小。    2.2 受害情况 据对我所几处苗圃调查,以枳橙1年生实生苗受害最重,枳1年生实生苗次之,嫁接苗受害很轻或基本不受害。同一品种不同苗龄或不同高度的苗木受害差异较大。据调查,苗高36cm以上的1年生枳橙实生苗受害率为60.0%~94.7%,平均82.3%,其中重害株率达20.4%~35.3%;苗高25~35cm枳橙苗,其受害率达50.0%~60.7%,重害株率为3.3%~8.8%;24cm以下小枳橙苗,受害率为5.3%。两年以上老枳橙苗很少受害。但去年秋季嫁接未成活今年春剪后重新抽发的新梢受害仍较重,新梢受害率达76.9%;而相邻地块的同期栽植未春剪的大龄枳实生苗受害率仅22.0%。在没有枳橙苗的苗圃内枳春季剪后重新抽发的嫩梢受害仍重,受害率达82.3%,而相邻地块栽植的未剪大龄枳苗基本未受害。当年栽植的20cm以下枳苗受害也很轻。枳橙实生苗和甜橙嫁接苗混栽时,甜橙嫁接苗基本不受害,枳橙新梢则受害较重,受害率达44.9%,甜橙嫁接苗未受害。另一苗圃128株混栽苗中,63株枳橙苗受害率达68.3%,而65株嫁接苗未受害。如果一块苗地全是嫁接苗也有少数植株受害,如对一块苗地467株锦橙嫁接苗调查,受害株19株,受害率3.9%,另一块苗地360株纽荷尔脐橙苗,则未受害。    2.3 虫口密度 5月12日调查一块地的45cm以上枳橙苗嫩叶,有虫叶率为60.0%,虫口密度1.02头/叶;5月14日调查另一块苗圃45cm以上枳苗嫩叶,有虫叶率100%,虫口密度6.07头/叶。5月19日再调查上述两块苗圃,前者由于已喷药,虫口为零,后者由于嫩梢叶多已展开,有虫叶率为85.0%,虫口密度1.5头/叶。    2.4 化学防治效果 发现蓟马危害后,立即喷虫多杀(乐斯本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1000倍液1次,基本控制住为害,受害株顶端又发出正常叶片和嫩芽。由于蓟马产卵时卵产于植物幼嫩组织内,药液不易接触到卵,故7天后再喷一次,防治效果很好。    3 小结与讨论    除花蓟马外,过去我所柑桔园很少发现蓟马为害嫩芽和嫩叶,自2004年春季开始,枳橙实生苗受害较重。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近年开始大量利用枳橙实生苗做砧木,由于枳橙苗顶端无明显自剪现象,其顶端嫩梢不停地向上生长而抽发嫩芽和嫩叶,为害虫不断提供充足食料,使田间种群数量大增;二是其为害症状易与侧多食跗线螨(简称跗线螨)为害混淆,有时当作跗线螨为害进行防治,故防治效果不佳,并错过最佳防治时间;三是由于去冬今春气温较高利于越冬,故越冬虫口多,加之3月上中旬气温高而干燥,利于生存繁殖;四是由于育苗地植被少而单一,苗木成为其惟一寄主。我所近年开始大面积连片进行育苗,平整土地放置营养袋或构筑水泥构件苗床,地面所有植被几乎全部砍伐,使得害虫其他食料减少,植被减少,光照强烈,空气干燥,柑桔园环境改变,有利于蓟马生存和繁殖。造成幼苗被害的蓟马种类尚待进一步鉴定。    蓟马与跗线螨为害的主要区别。跗线螨喜高温高湿环境,其主要发生和为害期在6~8月;蓟马则喜温暖干燥条件,其主要为害期在柑桔谢花至幼果期的3~5月。跗线螨多在嫩叶背面取食,受害嫩叶一般向正面纵向卷曲,严重时叶片呈针叶状,多数叶细长皱缩而扭曲,受害处呈银白色,有龟裂纹,受害嫩枝细长扭曲而衰弱,芽受害后不能抽生,膨大呈瘤状。蓟马则很少取食嫩枝,芽受害后不膨大呈瘤状。    从目前调查情况看,蓟马主要为害枳橙1年生苗,枳苗次之,嫁接苗很轻甚至不受害。但当枳橙和枳苗很少时,一些品种的嫁接苗受害率仍可达3.9%,且严重抑制其生长和发育。由于蓟马是杂食性害虫,因而仍要警惕它在缺乏食料时为害嫁接苗。目前受害嫁接苗品种是北碚447锦橙,纽荷尔脐橙和夏橙等品种基本未受害,是受其物候期差异的影响,还是品种特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主要是36cm以上实生苗受害较严重,但高度24cm以下的苗木仍有少数植株受害,甚至在6月初调查大棚苗床未移栽的10cm左右小苗时,仍发现有蓟马活动。因而应对苗床育苗地加强监测和防治,以防止其向露地扩散,造成转移危害。    防治方法:由于蓟马是杂食性害虫,喜温暖干燥环境,建议在生长季节,苗圃行间和周围尽量多保留一些杂草等植被,一则可增加苗圃湿度,减少地面光辐射,以恶化蓟马生态环境;二则可为其提供部分食料,避免其集中取食柑桔。加强虫情监测,做好预测预报,及时进行化学防治。由于蓟马产卵量较多,生殖周期短,繁殖世代多,应经常调查虫情及时发现和防治。主要药剂除24%虫多杀1000倍液外,还有10%吡虫啉2000倍液,20%灭扫利、20%氰戊菊酯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25%喹硫磷或40%乐斯本2000倍液和40%乐果1000倍液等。由于卵产于幼嫩组织内,药液不易接触到卵,故需7~10天后再喷一次,以杀死初孵若虫。
评论
评论
发 布

《蓟马对柑桔苗木的危害与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