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的新品种---皖萎1号

时间:2022-11-11 15:39:12 来源:网络 浏览:166次
该品种由潜山县农委通过选择育种方法育成,2003年报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一、特征特性皖萎1号叶片卵状心形,呈掌状4裂,主茎粗1厘米左右,茎上卷须多分3叉。第1挂果高度平均为2.3米左右,挂果多集中在第1分枝,第2分枝、主茎相对较少,第3分枝基本无挂果。果实椭圆形,果脐微突;果皮成熟时橙黄色;平均果径×果长1年生为7.11厘米×8.44厘米,多年生为7.48厘米×9.02厘米;平均单果重1年生250.4克,多年生268.3克。在高肥水条件下,常出现"一柄多果"现象(瓜蒌雄性花为总状花序)最多时1柄可达7果。皖萎1号种子扁平,椭圆形,成熟后种壳为灰黑色,平均千粒重236.7克;出籽率10.5%。种子大小适中、平整光滑、成熟均匀,易于加工炒制。另外,籽壳较薄,2瓣种壳之间包裹较松,加工时易裂口,食用方便。皖萎1号1年生平均产鲜果783千克/亩,折合瓜蒌籽82千克/亩;2-3年生平均产鲜果1250千克/亩,折合瓜萎籽131千克/亩。皖萎1号属中熟偏迟品种,全生育期210天左右。其补偿性非常强,如前期生长不良,夏果偏少,则完全可以采取相应的综合农艺措施促中后期生长,增秋果数量,从而达到以秋补夏、高产稳产的目的。皖萎1号抗病性较强,这一点在实践中已得到检验。2002年,潜山县共种植瓜萎4.8万亩,因7-9月份天气特殊,造成瓜蒌根结线虫病、蔓枯病、炭疽病大发生,全县各地瓜农损失惨重,平均单产仅为350千克/亩,减产幅度高达30%以上,严重的甚至绝收。而全县各试验点种植的皖萎1号,平均产鲜果仍达1175千克/亩,与正常年份无明显差异。二、高产栽培要点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故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可推广种植。种植地块以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力充足、水源丰富、地下水位1米以上的沙壤为佳。冬前将选好的种植地翻耕并深施土杂肥、塘泥、猪厩肥等迟效肥料5000千克/亩;开春后匀施沤熟的有机肥2500千克/亩、磷肥50千克/亩、硼肥1千克/亩,并进行清沟做畦,畦面宽1.5米、高40厘米,畦间距3-6米;移栽前15-20天,畦面再施水粪1000千克/亩,盖土8厘米待栽。长江中下游地区于4月中旬带土移栽;中等肥力田块,移栽密度100株/亩。5月下旬前,按离地2米的高度搭建好棚架,待苗长到0.5米时开始扶苗上架。追肥按照"早施苗肥、重施花果肥、巧施叶面肥"的原则进行。花果肥以腐熟的有机肥、钾肥为主。整枝时要求每株瓜蒌只留2-3个主茎,及时抹去架面下主茎上的赘芽。枝蔓上架后,主茎横长0.5-1米时可断头,促第1分枝生长,提高挂果率。后期如枝蔓过密,可剪去一些小枝头和叶片,严防叶片或枝蔓重叠3层以上。可采取种植雄株2-3株/亩、花期叶面喷施1000-3000毫克/千克矮壮素或0.3-0.5%的硼酸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断去8月20日后所有新生枝头和花蕾等措施,提高坐果率。做好瓜藤天牛、瓜绢螟、蚜虫、根结线虫病、蔓枯病、炭疽病等的防治工作。并于10月底-11月初及时采收,做到成熟1批采收1批。
评论
评论
发 布

《瓜蒌的新品种---皖萎1号》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