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

时间:2022-11-13 05:44:17 来源:网络 浏览:133次

病虫害图片

扁豆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

扁豆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

扁豆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病斑深紫褐色,后中部变灰褐色 , 潮湿时病斑上生灰黑色霉层 ,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大小不等 , 直径 3~10mm, 个别较大。

【病因】病菌以子座组织在病残体上越冬 , 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 借风雨传播蔓延。高温多雨、重茬发病重。

【防治方法】(1) 提倡施用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 ; 重病地与非豆科作物轮作。 (2)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 及时深翻减少菌源 ; 合理施肥 , 特别是钾肥 ; 雨季注意排水 , 降低田间湿度。(3) 发病初期喷洒 50% 福异菌 ( 灭霉灵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 或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深紫褐色,后中部变灰褐色 , 潮湿时病斑上生灰黑色霉层 ,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大小不等 , 直径 3~10mm, 个别较大。病原 Pseudocercospora cruenta (Sacc.) Deighton, 称菜豆假尾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实体叶两面生 , 主要叶背面生 , 子座球形 , 褐色 , 分生孢子梗 5~12 根簇生 , 浅榄褐色 , 顶端无色,1~ 3 个膝状节,0~1 隔膜 , 不分枝 , 颇短 , 顶端较狭 , 呈圆锥形 ; 分生孢子棍棒形 , 淡榄褐色 , 正直或略弯 , 基部倒圆锥形 , 大小 50~112 × 3~4.5μ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子座组织在病残体上越冬 , 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 借风雨传播蔓延。高温多雨、重茬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提倡施用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 ; 重病地与非豆科作物轮作。 (2)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 及时深翻减少菌源 ; 合理施肥 , 特别是钾肥 ; 雨季注意排水 , 降低田间湿度。(3) 发病初期喷洒 50% 福?异菌 ( 灭霉灵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 或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评论
评论
发 布

《扁豆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