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脑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11-10 22:14:22 来源:网络 浏览:116次
菊花脑又名菊花叶,是菊科菊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据分析,菊花脑含有菊甙、氨基酸、胆碱、黄酮甙、维生素B1等多种营养成分,它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及某些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菊花脑本为野菜,广州地区将其人工栽培,现已成为南粤地区特色菜之一,倍受市民欢迎。近年来,菜农利用竹杆塑料大棚栽培,使菊花脑上市时间比露地栽培提早35―45天,不仅品质优,而且效益高,亩产值可达4000多元。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品种选择菊花脑分大叶菊花脑和小叶菊花脑两种。小叶菊花脑叶片较小,叶缘浅裂,叶柄常呈淡紫色,产量低,品质差,一般不宜选择。大叶菊花脑又叫板叶菊花脑,其叶片宽,先端钝圆,叶缘浅裂,产量高,品质好,适宜保护地人工栽培。整地作畦选择土质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地下水位较低的壤土。定植前深耕晒垄,整平地面,做成宽1?5―2?0米的平畦。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有机复合肥50―100公斤,同时做到三沟配套,即中沟、围沟和畦沟配套,以防田间积水。一般中沟宽50―60厘米,深35厘米,围沟宽50厘米,深3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深25厘米。播种育苗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育苗。育苗畦可做宽1―1?5米的高畦,畦内撒施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施肥后深翻、耙平。苗床面积与大田面积为1:10。育苗时间为3月上旬,每定植1亩大田需种子0?5公斤。菊花脑种子细小,为使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可采用细沙土与种子拌匀,每公斤种子拌细沙5公斤,播种后用锹轻轻拍实。播后浇透水,同时覆盖小拱棚,保温保湿。播种后7天左右即可齐苗,齐苗前棚内控制在20℃左右,齐苗后白天15―20℃,夜间不低于10℃,移栽前7―10天降温炼苗,苗龄55―60天。5月上旬定植,株距9厘米,行距15厘米,每穴栽种2―4株,定植后立即浇活棵水。田间管理菊花脑虽耐旱,但在其生长期间遇到干旱天气仍要浇水。在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涝,防止田间积水烂根。为提高经济效益,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可陆续采收,这样做还可抑制其开花、结籽,有利于大棚栽培提高产量。每采收1―2次,结合浇水,在两穴之间深施1次追肥。菊花脑抗逆性强,且有一种特殊的菊香味,病虫害很少发生,一般不必使用农药。一旦发现蚜虫为害可用蚜虱净、蚜青灵等农药防治。双膜覆盖根据菜农的经验,一般于12月中下旬将老植株平地割除,同时进行浅松土和施肥,每亩施腐熟的粪尿3000―4000公斤或腐熟饼肥100―150公斤,然后浇透水,5―7天后扣盖大棚,同时畦面用地膜平地浮面覆盖,大棚四周压紧压实。大棚内温度晴天白天控制在15―20℃,阴雨天比晴天低5―7℃,夜间棚内温度控制在10―15℃。温度过低,将引起生长不良。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70%―80%,湿度过大或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大都不利于菊花脑生长。菊花脑为多次采收蔬菜,每采收1次,在两穴之间深施一次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施肥时将地膜揭开,施完肥再覆盖上去。到3月底把地膜完全揭掉。适时采收当株高15―20厘米时即可采收,剪取植株上部的嫩梢,注意留刚萌发的嫩芽,以保持足够的芽数,有利于保证一次收获的产量,以后每隔10―15天可采收1次,一般每次每亩可采收100―150公斤。在大棚覆盖期间可采收4―5次,每亩总产量可达400―600公斤。
评论
评论
发 布

《菊花脑大棚高效栽培技术》内容对您是否有用,请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