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种植技术
-
番茄猝倒病又叫番茄绵腐病、卡脖子病等,是番茄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一、症状识别:幼苗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缢缩成线状,子叶尚未凋萎之前,秧苗便折倒。幼苗出土前被害,造成烂种、烂芽。苗床发症,经常从低洼处发病,再向周围扩展,引起成片倒苗。高湿度条件下,病部及附近地表可见白色菌丝体。二、发病原因:此病主由瓜果腐霉引起,在高温是也有辣椒疫霉、烟草疫霉引起。病菌腐生性强,可在土壤中营腐生,以卵孢子、厚亘孢子存活3-5年。土壤水分大时,病菌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幼苗。病菌借土壤自由水、流水、滴水等重复侵染。三、发病条...阅读详情
-
番茄无论是在保护地还是露地种植,常发生不同症状的卷叶现象。根据多年观察记录总结分析,番茄卷叶的原因大概可分以下几种: 一、生理性卷叶 在番茄采收的前后期,第一果德叶片稍卷,或整株叶片卷曲成简状,变脆。其原因是由于高温干旱,番茄气孔关闭,导致叶片卷曲。防治方法:定植后至坐果前进行抗旱锻炼。坐果后适时浇水施肥,并采用遮光网覆盖。晴天白天盖、晚上揭,阴天不盖。 二、缺素症 缺磷表现为叶背紫红,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下部叶片卜卷,老叶变黄,叶尖黑褐色枯死。一般苗期常遇低温会影响磷的吸收,土壤偏酸或紧实也易缺磷,可通...阅读详情
-
主要症状 叶片染病后从叶缘开始向里产生淡褐色V”形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果实发病先从花器开始,残留的花瓣和柱头产生湿腐,果实表面呈灰白色,变软、湿腐,无明显边缘。发病原因 病菌借雨水、气流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伤口及衰老组织侵入。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高于90%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1)严格控制浇水,尤其在花期应减少浇水量及次数,及时摘除病叶和病果。 (2)定植前对幼苗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花期结合防落花、果,沾花作业时,在配好的2,4一D溶液中加...阅读详情
-
叶霉病是棚室番茄的一大病害。它主要危害叶片。棚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是诱发叶霉病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如京研佳粉十七号等。加强温湿度管理,及时通风降湿。平衡施肥,配方施肥。 药剂防治:晴天喷47%的春雷霉素(加瑞农)700~800倍液,或40%抑霉威4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对水150倍液,或波尔多液1∶1∶200倍液以及叶霉绝、万霉敌等药剂,每隔7~8天喷一次,连用2~3次,药剂交替使用。...阅读详情
-
近年来,早春番茄病毒病极易发生,导致番茄品质下降,影响实际生产效益。为了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病虫害为害情况,下面将番茄病毒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及预防和防治措施详细介绍如下:造成病毒病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春季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大量发生,将一些越冬植物上的病毒病传播到番茄上。二是高温强光和干旱等不良环境导致植株抗性减弱,易感病毒病。实际生产中应注意,辨别具体的发病症状以便对症用药。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有6中表现。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绿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片有皱缩现象,植株略矮。蕨叶型:植株矮...阅读详情
-
番茄是喜温作物,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气温低15℃或高于30℃则影响正常开花授粉,昼夜持续高温,空气湿度低于40%或高于60%,会导致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易发生病害,产量和品质下降。南方盛夏季节,气温过高,降水偏少,春栽番茄进入拉秧”期,番茄上市量锐减。秋季番茄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品种自身的抗逆性,创造最适宜的栽培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从而获得高产。播种育苗一、苗床准备选择2- 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排灌方便、肥沃、疏松、平整的园地作育苗床,深翻耙碎后做...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