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种植技术
-
温室栽培黄瓜要获取高额产量,必须抓好以下技术措施:(1)选择高抗病、生命力强、生产周期长、丰产、耐低温、耐弱光的优良杂交品种。(2)用黑子南瓜做砧木,嫁接换根,使之根系发达,增加扎根深度,提高根系的吸收与抗枯萎病的能力,增强黄瓜植株的耐低温、抗冷冻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延长黄瓜的生产周期。(3)科学调控设施内的光照、温度与湿度,使黄瓜植株的各个生育阶段都处于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之中,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生产效率。(4)整地时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栽植后及时用1000倍“旱涝收”加3000倍...阅读详情
-
苗床管理的目标是防徒长,防病害,减少非生长期,达到根多苗壮。主要措施有:1、温度管理。播后到大部分种子出苗前,床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在16-18℃,床温要与气温相适应或略高出1-2℃。迫不得已时,可在床内放置葡萄糖瓶,热水袋等装入热水进行加温。80%的苗子出土后,温度宜开始放低。白天20-25℃,夜间14-16℃。分苗后的3-5天是缓苗期,温度宜高,白天30℃左右,夜间16-18℃缓苗后则转入正常的温度管理。但若按大温差育苗时,缓苗后白天气温控制在30-35℃,不超过38℃,夜间5-8℃,不...阅读详情
-
区别诱发原因不同,低温高湿易诱发细菌性角斑病;常温高湿易诱发真菌性霜霉病。病叶对光的透视度不同,角斑病病叶有透光感觉;霜霉病病叶无透光感觉。发病部位不同,角斑病主要浸染叶片和瓜条,有时危害瓜蔓;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颜叶和穿孔有差异,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初期易开裂,形成穿孔;霜霉病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不开裂不穿孔。叶片背面病斑特征不同,角斑病叶片背面病部有乳白色菌液,干燥后呈白色膜或白色粉末;霜霉病病叶背面有黑色或紫灰色霉层。病斑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角斑病病斑较小,浸染速度慢;霜霉病病斑较...阅读详情
-
症状:冬春茬栽培的黄瓜,从采瓜期开始,在植株的中部以上叶片急剧黄化。早晨湿度大时观察叶背面呈水渍状,气温升高后水渍状消失,几天后水渍状部位逐渐黄化。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势弱的品种易发病。病因:生产上光照不足,长期低温阴天,多肥多水有徒长现象的植株易发病。主要是根系不发达,根量少,吸肥能力弱,营养不均衡造成的。防治措施:(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管理,追施时多采用微量元素均衡的冲施液肥。(2)调节棚室内的温度,使之适宜黄瓜的生长发育,并经常喷施有机肥,如“垦易”、“惠满丰”等。...阅读详情
-
黄瓜白粉病也叫白毛病,是温室黄瓜栽培中一种常见的病害,该病在全生育期都害,以中、后期发病较重,是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温室大棚内一旦发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提早拉秧,对黄瓜产量影响很大。除危害黄瓜外,还能危害西葫芦、甜瓜、南瓜、西瓜、冬瓜、丝瓜等。其防治措施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棚内主要是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加强肥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生长期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