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是广东晚稻生产中的四种主要病害,在水稻生长前中期主要为害植株叶部。我省沿海多台风稻区为细菌性条斑病常发区,丘陵及山区则以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发生为害为主。现将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时期、特点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近年来在广东有蔓延趋势。该病苗期始发,幼穗分化期盛发。台风雨频繁、稻田受淹或偏施过施氮肥是病害发生的环境诱因。病株叶片表面病斑初时呈半透明浸润状短条或长条斑,后变黄褐色,病斑上珠状细菌溢,菌溢干枯后不易脱落。秧田防治...阅读详情
-
稻区水稻品种区试优良品种。88-39-4常规粳稻品种,江苏常熟市农科所选育。特征特性1998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组区试,平均产量7208.9kg/hm2,比对照秀水11增产9.6%,极显著,居第一位;1999年续试平均产量7157.9kg/hm2,比对照秀水11增产2.22%,不显著,比秀水63减产3.12%,不显著,居第七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18.3kg/hm2,比秀水11增产4.64%,居第二位。全生育期平均133.3天,比对照秀水11早熟2.6天,比秀水63早熟0.5夭。结实率75.1%,...阅读详情
-
1、整地泡田时间短,坷拉大,没泡透就插秧,排盐洗碱不彻底,易产生盐害,对秧苗生长发育不利。2、大风天气多,阴天多,温差大,导致秧苗不能正常通风炼苗,对插后缓苗不利。3、群众恐水心理较重,深水插秧,深水管理,对插后提高地温,早扎根,早发苗,早分蘖不利。4、去冬今春蓄水,水质差,土壤盐分重,使水稻生存环境不利。...阅读详情
-
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所首次研制成功“混播制种”杂交水稻育种方法。9日上午,经过安徽省农业专家测评,由于混播使得花粉利用率高,该技术培育出的杂交一代,亩产达到了400多公斤,比中国现行的制种技术增产40%以上。我国现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自播种至收获完全依靠人工操作,父母本分期播种,先栽父本,后栽母本,工序繁杂,整个制种过程需要足够的劳动力做保证,只适宜在劳动密集型的农村推广应用,大型农场因缺少足够的劳动力而不能制种。而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改变了此种传统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法,在我国首次提出选育能进...阅读详情
-
Ⅱ优746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用Ⅱ-32A为母,与科恢746组配而成。其父本科恢746来自复交组合,云粳/泰引一号//圭630///特青1号。1、产量表现1995上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栽培试验亩产达637.9千克,比汕优63增产13.8%。1995~1998年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1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0.66%。1996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3.4千克,比汕优63增产13.2%。1997年5月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安徽省从1996年开始引种。1996年大区丰产栽...阅读详情
-
水稻旱种之-防除杂草危害技术:防除杂草是水稻旱种的重要环节。水稻旱种生育过程经历旱长、湿长和水长等不同环境条件,因而旱生、湿生、水生等多种杂草齐生并长,如果防除不及时,容易发生草荒,导致减产。必须在各个时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阻止杂草滋生,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生产实践证明,旱种水稻杂草的防除策略是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拔除为辅;化学除草中以土壤封闭为主,茎叶处理为辅;除草剂的选择上以广谱性、混合施药为主,兼除旱生与湿生性杂草;在施药方法上以喷施为主,要求除早、除小、除净。一般在耕前15~20天左右进行1次灭...阅读详情
-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每年的7~10月是水稻收获季节,全国的水稻收获从南至北逐步展开,水稻生产的机械化问题曾经是困扰农机人的一大难题。不过经过广大农机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特别是经过“九五“、“十五“的跨越性发展,我国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以长江流域为中心,从东向西呈梯度,出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态势。机插秧在探索中成为主流水稻生产不但用工多,而且劳动强度大。无论是插秧、田间除草与收割,人们都要不停地弯腰。为了解决生产水稻“三弯腰“的难题,几代农机人为此呕心沥血,但结果大都一样...阅读详情
-
技术一:寸水返青,薄水分蘖。立苗后稻田应保持0.5-1寸浅水层返青促蘖。水层过深会抑制和推迟分蘖;水层过浅会导致过多无效分蘖。技术二:够苗晒田,控苗搭架。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要适度排水晒田。晒田时,放水落干3-5天,再上新水保水2-3天。技术三:足水孕穗,干湿壮籽。孕穗期保持1-2寸水层,确保穗大粒多。抽穗期水层应是0.5-1寸。灌浆结实期后干湿交替间歇灌溉。...阅读详情
-
品种来源:三香A(316AA)×y0714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3.9天,比对照汕优46迟熟2.7天。株高111.1厘米,植株高,长势繁茂,整齐度一般。每亩有效穗数18.1万穗,穗长24.7厘米,每穗总粒数123.4粒,结实率76%,千粒重30.1克。抗性两年平均表现:稻瘟病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长宽比2.7,垩白率57%,垩白度10.9%,胶稠度4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5%。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