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

  • 小麦病虫的防治技术
    2022-11-11
    3―5月是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双盛时期,也是丰产丰收的关键时刻,更是小麦三病三虫的严重发生之际,如此阶段管理不当,轻则减产,重则产品价值全丢(因赤霉病感染重的小麦,人畜均不得食用,易中毒)。防治方法:锈病:在3月下旬至4月底,小麦叶茎先后感染和发生叶锈、条锈和秆锈病,致使叶片失绿、茎秆破损,导致光合作用削弱和养分运输受阻,从而影响产量。防治方法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15%粉锈宁50―100克或绿亨2号50―100克兑水50公斤普喷二三次,即可控制发生与发展。还可用500倍代森锌液、1000倍禾枯宁...阅读详情
  • 大、小麦散黑穗病
    2022-11-11
    [分布与为害]大、小麦散黑穗病又叫黑疸、乌麦、灰包等。是小麦(包括大麦)上一种常见病害,各冬、春麦区都有发生。由裸麦黑粉菌[UstilagonudA(Pers.)Rostr.]和小麦黑粉菌[Ustilagotritici(Pers.)Jens.]引起。一般发病率为1.5%―20%。这两种病不但症状和发病规律相同,并且病原菌形态也相似,只是两种病原菌种类不同,不能互相侵染。[症状]主要发生在穗部,最先抽出的病穗,外面包有一层薄膜,不久自行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大部分病穗整个变为黑粉,也有少数小穗仍为健全,留在...阅读详情
  • 小麦抽穗期重点防治赤霉病
    2022-11-11
    提醒:甲基托布津等农药对赤霉病的防效优于多菌灵。大丰市白驹镇陈永来来电话说,麦子抽穗了,要不要用药防治病虫害。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要重点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该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都有发生,小麦抽穗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发病更为严重。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80-90%,甚至颗粒无收。该病主要在小麦扬花期发生,病初在小穗颖壳上出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褐色斑,以后逐渐蔓延至整个小穗,使小穗枯黄。通常一个小穗发病后,病小穗上部的其他小穗也迅速枯死,不能结实。潮湿时,病穗上产生粉红色霉层,并着生蓝黑色小颗粒...阅读详情
  • 小麦秆黑粉病
    2022-11-11
    [分布与为害]小麦秆黑粉病又叫黑秆疯、黑铁条等。我国主要发生在北部冬麦区。由小麦条黑粉菌(UrocystistriticiKorn)引起。此病菌仅为害小麦。[症状]拔节后开始表现症状,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和茎秆上。病部初呈淡灰色与叶脉平行的条纹,后逐渐隆起,转为深灰色,最后表皮破裂,散出黑粉,病株矮小,分蘖增多,病叶卷曲,多数发病麦株不能抽穗,提前死亡,少数病株虽能抽穗,但一般不能结实。[发病规律]小麦秆黑粉冬孢子主要通过土壤、粪肥和种子进行传染。当冬孢子萌发后,由菌丝侵入小麦芽鞘而至生长点。该病发生的多少...阅读详情
  • 小麦弱黄苗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2022-11-11
    小麦出苗后,易形成弱苗、黄苗、甚至死苗,对产量影响很大。下面简论小麦弱黄苗发生的原因及其补救方法。1.肥烧苗。由于底肥没有腐熟,种肥(化肥、微肥)施用过多,幼苗、种子接触到这些肥料以后,易被烧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可用浇水补救,每天浇1次,连浇几天。2.药伤苗。如拌种农药的浓度过大,根尖受伤膨大,造成黄苗。如问题不严重,可不用管,等到次生根长出后,麦苗就自然由黄转绿。但问题严重时就应浇水补救,浇水后松土。...阅读详情
  • 小麦增产13种新技术
    2022-11-11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实施耙切耕翻等作业。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年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增产幅度为5%-12%。2、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多指用旋耕机等灭茬机械将玉米根...阅读详情
  • 半冬性小麦―――皖麦50号
    2022-11-11
     审定编号:皖品审04020443。品种来源:用豫麦29为母本,皖麦19为父本杂交,用系谱法于1999年育成的半冬性的中筋小麦品种。特征特性:半冬性,生育期235天左右,比对照皖麦19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叶片宽厚,抗寒性较强;苗期起身略晚,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3左右,茎杆坚硬抗倒,产量三因素协调,落黄性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一般亩产450公斤左右。...阅读详情
  • 晋中冬小麦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11
    小麦是晋中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水地小麦占据了主导地位,水地麦播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而产量占到小麦总产量的95%。水地小麦的好坏决定着晋中小麦的命运,而麦田用水是小麦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晋中传统的麦田浇水习惯是每年浇5-6次水,年用水量每亩达300多立方米,每亩水费高达150多元,既耗费较高的费用,又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直接影响了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一、晋中小麦生产状况与水的关系。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影响晋中小麦发展的“瓶颈”是麦田用水问题,自2000年以来,我市小麦生产连续下降,2003...阅读详情
  • 用化控技术控制小麦旺长正适时
    2022-11-11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暖冬降水少的气候特点,加重了旺长、冻害、倒伏等减产隐患。如何控制小麦旺长,在近日召开的控制小麦旺长座谈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的多位专家认为,当前把化控技术用于小麦控旺促壮、防倒抗灾正逢时。据中国农业大学化控专家李召虎教授介绍,去冬今春我国气温较常年偏高,导致小麦旺长严重。因旺长的小麦秆高茎弱,根冠失衡,抗寒能力较低,加上前期生长过旺消耗大量营养,如不及时控制管理,后期极易早衰。在这种情形下,一旦出现“倒春寒”麦苗易受冻害,后期遇风雨天气,易倒伏减产。李召虎介绍,控...阅读详情
  • 新品推介:小麦新品种“罗麦8号”获高产
    2022-11-11
     目前,本区正进入“三夏”农忙季节,我单位种植新品种“罗麦8号”(沪审),喜获高产。各地有关人员纷纷前往良种繁育场考察,一致认为“罗麦8号”穗层厚、整齐,穗大粒多,熟相好,子粒饱满,产量水平高。良种场专家介绍该品种播种期比常年推迟了近一个季节,但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在良种良法配套的措施下,仍实收387.4kg/667m2,达到高产水平。小麦新品种“罗麦8号”表现在抗性、品质、粒重等方面,已融入了小黑麦的一些优点。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与水稻相比,不论是品种选育还是栽培技术上,既有很大的差距,又有很大的潜力可...阅读详情